创造“两古速度”,打造优质公路
2009年的高温天气特别漫长,一阵阵热浪让人无处躲藏。就在这酷暑的炙烤下,一群工人挥动着铁锹,认真细致地对路面进行平整,运料车繁忙的来回穿梭,随着摊铺机的慢慢移动,一条平坦的黑色路面带着油温蒸汽“新鲜出笼”。这是炎炎烈日下“两古公路”改造工程工地上持续的风景。
宜兴路复线两河口至古夫段改造工程(简称“两古公路”),全长29.9公里,投资概算4500万元。两古公路综合改造不仅可以大大改善通行条件,提高通行安全质量,更是宜巴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后实现车辆分流,保证对外畅通的必要保障。
自今年3月24日全面开工至8月底这短短的150多天的时间,路基、桥梁、路面基层工程已基本完成,沥青路面已全面铺开。目前工程已进入路面铺油、附属设施安装等攻坚阶段。何以如此快速高效,让我们沿着建设者的足迹去探寻创造“两古速度”的成因。
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行动迅速是创造“两古速度”的第一个原因。根据上级交通部门的安排,兴山县政府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两古公路综合改造指挥部,由常务副县长许开龙任指挥长;各乡镇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作为建设单位的兴山县公路段,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高度重视这一工程。在3月24日“两古公路”综合改造办公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就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该项目的实施方案。并抽调人员组建了精干、务实、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24日,施工单位负责人及主要管理人员就到达了工地。虽然面临工期紧,任务重,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等一系列困难,但这是一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硬仗。在最短的时间里,指挥部按照“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的“三高”方针,制定完善了多项规章制度,打造了分工负责、齐心奋进的管理平台,努力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一切条件。
为了确保2009年10月1日改造按时完工,兴山县公路段迅速成立了两古公路改建指挥部,下设古界、两刘两个工程项目部,分别于3月24日和4月13日相继挂牌开始工作,并对工程进度、安全、质量和征地拆迁进行了科学安排。按照县政府提出的“边开工建设边完善程序”的原则,采取“征迁工作与开工建设同步实施”的建设方式,在两古公路改造工程专题办公会上,落实征地拆迁任务。施工单位进场后,前后不到十天,完成了测量放线、简易招投标确定参建单位、线内征地丈测登记、参建单位驻地建设,修通了施工便道,为全面开工做好了充足准备,启动之神速在县内公路建设历史上实属少见。3月30日路基工程全线开工。如此高效的工作节奏,使每一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在工程建设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昼夜坚守在工地第一线。
保障良好的施工环境,是创造“两古速度”的第二个原因。两古公路改造建设项目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展顺利,与兴山县委、县政府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自工程开工以来,县政府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到工地现场处理有关环境保障方面的重大问题。县政府在施工单位到达的当天下午,就召开了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许开龙对两寒路综合改造工程进行了安排部署。县直各有关部门更是积极支持,大力配合。国土、林业、环保、水保等部门全力支持,简化手续,减免费用,快速办理;县公安、水电、民爆公司等单位密切配合,做好施工秩序维护,施工物资供应等保障工作;广电、天星、移动、联通、电信、传输等部门迅速安排,进行杆线迁移工作;古夫、黄粮、水月寺等乡镇政府落实责任,建立专班,妥善处理征地补偿事宜,有效化解各种问题矛盾,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另外,县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现场解决存在问题,为施工单位营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和施工氛围。
科学合理分工多段点交叉作业,是创造“两古速度”的第三个原因。地处古夫、黄粮两镇的两古公路改造段,是典型的沟壑纵横的山区地貌。对公路建设者来说,有效施工期仅有5个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近30公里改造,是兴山县公路建设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由于工程时间紧、施工难度大,而且路基、路面、安保、绿化等相互作业交叉多。面对实际情况,项目指挥部从工程开始就制定了控制性阶段工期,不仅将每月要实现的目标严格细化,还在各阶段实施过程中,把任务层层分解,按日排计划,以日保旬,以旬保月,同时建立动态日进度统计报表制度,跟踪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人力、设备、资金投入充足,是创造“两古速度”的第四个原因。在30公里长的施工战线上,施工单位之间大干快上的劳动竞赛场面随处可见。4月和5月是路基施工的高峰期,施工单位按照项目指挥部提出的要求,采取多段点上足劳力、设备。路基施工高峰期在场劳力达到近五百人,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百余台(件)。30公里的战线上,机械设备轰鸣,筑路大军艰苦奋战,创出了兴山公路改造建设史上多项纪录:两个月完成填土方30万方;三个月完成20道通道、涵洞;一个月完成4座大桥加宽。截至8月底,路基和路面部分基层已全部完成,油面层达到10公里。同时,足够的资金也为“提速”提供了保证,目前已完成货币工程量2100万元。
在创造“两古速度”的同时,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公路改造工程形象美观、质量过硬、实用性强。对工程建设来说,质量控制是一个永远不会结束的过程。我们按照“沿着老路滚,基本达标准,防护要配套,路面要上等”的原则,对现有公路严格按照二级公路技术标准进行改造。两古公路的施工路段地质、地形比较复杂,部分路段建筑材料奇缺,沿途没有石料、沙子。就连垫便道的沙砾也需要远运,而且沿线填筑路基的土源困难,土质变化较大,给路基压实和质量控制带来许多困难。
为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面对路基土方压实、湿软路基处理、桥涵施工等一系列难点问题,项目指挥部在借鉴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在学习借鉴神宜旅游公路安全、节约、文化、自然的建设理念上自主创新,不片面追求二级路标准指标,灵活务实,坚持环境友好。在选择路线的方案上,充分利用老路的线位资源,尽量减少道路对环境、对耕地、对房屋的破坏,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拆除确实遮挡视线影响行车安全的建筑物。其它不是非拆不可的,采用避让、变窄等方式灵活解决,保证百姓居住安全、公路美观适用,较好地实践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交通理念,努力实现公路与自然的和谐。
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兴山公路人将会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献上一份“公路改造优质工程”的贺礼!(兴山县公路段 万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