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路上、路在心上”上征文和摄影大赛优秀作品选登(一)

日期:2017-12-26 15:59来源:宜昌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责任编辑:宜昌市公路局阅读量:

人在路上、路在心上”上征文和摄影大赛优秀作品选登(一)


   【编者按】2017年,宜昌市公路管理局在全市公路系统开展“人在路上、路在心上”征文和摄影大赛。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报送征文48篇、摄影作品32幅。这些征文和摄影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宜昌公路交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高效出行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字里行间反映了宜昌公路人的精神面貌和信念追求,展现出公路人忠诚、奉献、担当的行业形象,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铺路石”精神,可歌之、可泣之。现撷取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陌上情(征文一等奖)

宜都市公路管理局 梁露
 

  陌上无言,记忆总关情。

  家乡的这条小路在很久以前,很美,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中场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源是假,然而小路是真的存在。这条小路陪伴了我十多年最美好的读书时光,长大后梦里梦外仿若我仍是那个总是蹦蹦跳跳奔跑在这条小路上的小女孩儿,依稀可以闻见小路边青草的味道。

  小路是乡村常见的土路田埂,不足半米宽,由一堆堆黄土夯实日积月累被路人踩踏形成,这种原始天然的土路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偶尔还有几棵野草肆意的冒出来。这种路天晴的时候很结实,走在上面可以欣赏到仿若油画般迷人的田园风光,春天有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夏季一畦畦紫色的苜蓿,还总有各种各样蔬菜瓜果像胖娃娃似的挂在支架上,让一群天真无邪又嘴馋的我们总忍不住去偷偷的去一饱口福。

  而下雨的日子里我是最害怕也最讨厌的。这条小路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雨水一浸,小路更显又窄又滑又高低不平,满是泥泞,一脚踩下去都看不到整只脚,泥巴路两边都是一人多高的田沟,里面有青蛙、蟾蜍、泥鳅等让我害怕的小动物。每逢下雨,我必须穿着那种又黑又丑的塑料套鞋,爱漂亮的我们最是讨厌这种鞋子,可是又不得不穿。每次歪歪扭扭的走过这条烂泥巴路时我都心惊胆战,小心翼翼,尽管我已经如此小心,可是还是经常掉进泥水沟里,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是脏兮兮的,分不清鼻子眼睛,难受的要命,只能每次都大哭着回家。那个时候,总是特别羡慕班上有些同学能走在干净的街道上来上学。

  后来,随着我市经济发展迅速,村里修村村通水泥路,我们村很快受益,这条小路慢慢拓宽,变成了平整、干净、宽敞水泥路,以往的田园风光变成了片片柑橘园。第一次走在水泥路上我乐的一蹦三尺高,庆贺下雨上学时再也不用害怕掉进水沟里,也不用穿着其丑无比的套鞋了,而是好看又轻便的短靴,不用担心泥巴飞溅在身上,柑橘成熟的时节,还可以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随手摘下两个桔子解解馋。

  再后来,等我去外地读书参加工作后回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商业街道穿插其中。我所在的村子也变成了小区居委会,取而代之的是规划整齐的街道、房子,干干净净的林荫大道,配上错落有致的绿化设计,半分泥土也难寻,而走在上面的人们都是蹬着高跟鞋和皮鞋,穿戴优雅整齐的男士女士,那条我走过十几年岁月的小路终于消失在了梦里。

  现在的我,成为了一名的宜都公路人,我亲眼见证了小路的沧海桑田,也目睹了家乡经济的腾飞,不用说纵横交错、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和漂亮的宜洋一级路,就连最偏远的王畈、潘湾大山里面,也都有了一条条蜿蜒盘旋的长龙,那是我的祖父和父辈们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为大山里的人们筑起的美好生活的梦,我也因此更热爱我的工作岗位,更加热爱公路事业,

  每晚我喜欢在小区的浓荫树下散步,想着这也是昔日我走过无数次的小路,那些童年的美好记忆总是涌上心头,让我内心充满感动和怀念。生活越来越美好,我想等以后我的孩子长大后想体验我小时候走泥巴路的感觉怕是没有机会了,但是他们一定会热爱这片从小长大的土地,一定会对这片生养他的土地怀有眷眷深情,也一定会有无数个像我一样怀有美好愿望的公路人可以让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变得更美丽。

  
 

我眼里的父亲(征文二等奖)

                         ---两代公路人的流水记录

(夷陵区公路管理局 王芳 )

  对于父亲,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吧。我也是,父爱如山,他总给人以无尽的勇气和前行的能量。我的父亲言语不多,可我觉得自己懂他,父女之间的灵犀也可能是遗传基因的结果吧。从小到大,写过不少的文章,可没有一篇是关于父亲的,而今天,我所有的笔墨都将留给父亲,用拙劣的文字将父亲的印象记录下来,以表达我对父亲乃至所有父辈们的敬重。

  父亲没有太高的文化,1972年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养路工人,那个时候也算是捧着了“铁饭碗”,可父亲很调皮,这都是后来听说。准确地应该说他是年轻气盛,个性强,胆子大,经常游走于各个道班,频繁地调动不是因为他受欢迎,而是在那样一个进步的年代,都不待见他,怕他扯后腿吧。也就是这样的一个父亲,随着岁月的历练和积淀,逐渐蜕变并成长为单位的班子成员、管理干部,为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深感他经历的那些艰辛和不易。

  儿时对父亲的记忆很模糊,母亲常年生病,父亲带着年幼的妹妹和母亲住在单位,方便就医。而我则留在农村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那个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应该是怯生生的,甚至都不敢多看他一眼,也记不清他的长相了。但看那个时候的黑白照片,还是不难发现,父亲年轻的时候也是“帅的一塌糊涂”。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家里的境况稍稍好了点,母亲的身体也平稳多了,家里在路边建起了楼房。隔三岔五地就能见到父亲了,那时候的他皮肤黝黑,应该是晒的,因为父亲皮肤是较白的。还记得他那总是凌乱的灰蓬蓬的头发掩盖了父亲本是自然卷的黑亮的头发,说到印象最深的绝对是他的大胡子,母亲说是“绊嘴胡”,不笑的时候样子怪吓人的。残存地记忆里还有一个无法忘记的细节就是父亲的鞋子,不管是皮鞋还是球鞋,总是粘着厚厚的沥青,怎么洗都洗不掉,也正因为如此,他一回到家,就在门口换成了拖鞋,我们家门口总是会扫除一堆的沥青来。

  那时候的我也不知道那些牢牢粘在父亲鞋底的那些黑乎乎的还带着小石子的东西叫沥青,更不知道它们的用处,直到我也成为了一名公路人,才对它们有了更深地了解。

  我自认为是一个有着大梦想和富有文艺气息的女孩,心中的大学梦从未泯灭,并且也积极地努力着。初中毕业的时候未和家人商量就报考了高中,当父亲知道了,竟然连夜托人从教育局拿回档案改成了中专。父亲的理由是我偏科严重,考上大学不太可能,不如实际点。那个时候读中专出来是包分配的。仔细想想,自从进入初中我的数学几乎就没有突破过60吧。中专分数线也比高中要多出很多,当我以4分之差挡在门槛之外时,父亲忙乎了一个暑假为我找了一所交通类的中专学校。尽管心不甘情不愿,我还是接受了宿命。悲伤地在中专呆了四年,我幸运地分到了父亲所在的单位。

  那个时候的父亲已经算是一名中层骨干了,担任着工程队的负责人,第一次实习就是在他分管的项目上担任工地出纳。工地远在黄冈,回家一趟辗转至少8到9个小时,住的地方缺水,条件异常艰苦。稚嫩地我在那里饱受了蚊虫叮咬、皮肤过敏地苦楚,可父亲没有丝毫地怜惜,还经常派我到工地现场计车次,干些简单的力所能力的事情。真的是让我也感受了一把风晒雨淋地辛苦和面对黄土尘灰的无聊。

  尽管和父亲这样近了,不是下雨,也难得看到父亲。为了赶工期,天没有亮他就出发了,中午在工地上和工人一起吃饭,晚上他回来的时候我早就睡下了。工地上他不仅亲自督导指挥,有时候甚至还会担任一些机械的操作手,对于这方面,父亲算是无师自通,无论是压路机还是挖掘机,他似乎都能轻松驾驭。同事们说,父亲根本不必如此,派一个项目负责人,自己在单位里坐阵指挥,不更好?何必如此亲力亲为,自讨苦吃。可父亲坐不住,不亲自看着,他不放心,这可能就是最简单的原因了。那个时候,施工补助基本少的可怜,因此可以绝对否定他是为了挣补助。我虽然是出纳员,可他从不经手财务上的任何事情,项目上有分管财务事宜的负责人,所以他想捞点好的说法也必然不成立。

  在工地上,父亲是极其讨厌浪费的,当看到同事扔掉或剩下饭菜特别是肉的时候,他张嘴就骂,不管你是谁。这一点让大家很是发怵的。父亲是受过苦的人,他知道粮食的珍贵,所以他无法忍受。这个习惯也体现在家里,剩下的饭菜他不管你如何阻止,总要装进自己的胃里,还告诫我们说“浪费粮食就是极大地犯罪”。他还特意加上极大两个字,以表示他对此的愤慨。

  父亲常说他是“搓泥巴”出身的,来自于农村,出身农民,没有太多本事,干实事,做真事,就是他的全部能耐,也正是这些让他在那些成长的岁月里逐渐成熟,更有文章宣传他老人家为“浪子回头金不换”,从一个吊儿郎当的“二流子”成为一名干部,传为一段佳话。家里那一抽屉的荣誉证书是他所有成绩的真实写照。

  在工地上干了四个月之后,母亲听说他把我安排到工地上“晒太阳”后,展开了所有攻势,希望能把我调回去。父亲实在耐不住母亲的唠叨和眼泪,母亲多病,他一直很体谅她。可没想到的是,我并不是因此一下子就到了更好的单位和部门。正式分配到公路段,父亲积极响应大中专生下基层锻炼的号召,竟是第一个提出让我去养护站,也就是过去的道班。历经几十年的风雨,道班也由从前的几十个,变成了现在列养线路的几个大养护站。离家近了,环境并不见得好了,而我也从此开始了人生的首次体力劳动。

  养护站里实行标工定额工资的管理模式,我虽算是管理人员,但每个站的管理用工都少的可怜。因此每个月必须有10天甚至15天的出工。对于我,这是个不小的挑战。尽管生长在农村,我却从未干过任何一样的体力劳动。站长也算是体谅我的苦处,尽量地安排一些较为轻省的的活儿。尽管如此,我还得首先克服穿上“黄马褂”式的标志服出现在路边的尴尬和羞涩。

  那个时候,经常的拿着一把竹扫帚,戴着一个大草帽,尽量遮住脸,埋着头,不看任何人和过往车辆。再后来日子久了,那份少女的虚荣心在同养路工的日积月累的相处中,淡化了,消失了。我学会了不戴草帽,休息的时候同他们一样坐在路边,大声地说话,爽朗地笑,那些日子简单和开心着,也浑然忘记了手掌里的老茧和漫天的尘土了。一天扫路好几公里,却不觉得累。手里扫帚扬起的尘土比雾霾的味道好多了,我们不带口罩,回家洗个脸就足以。

  那些劳动的日子也不仅是欢乐,辛酸的记忆也不少。第一次随站里的工人补坑槽特别难忘,大热的天气,站在刚出炉的沥青料旁,就是一种煎熬。而我还对那气味还过敏,才一天工夫,第二天整个脸就长满小颗粒,又红又肿,不敢出门,一连在家休息了好几天。冬天随同事刷百米桩,一天的寒风吹下来,声音得嘶哑好几天。母亲又忍不住责怪起父亲来了,可父亲这次充耳不闻了,还说这是班子的决定,不是针对某一个人,他也不能改变,更不可能改变。他把自己说的很无辜,全然忘记了他视察的时候,在路上亲自指导我怎么扫路的事情了。看着我在扫路,他手把手地教我该怎样怎样,我都没感觉我是她女儿,更像是他的一名普通职工,一点没看出他的心疼,只是从他那洋溢着鼓励的笑脸上,我似乎看到了他无尽地欣慰。

  四年之后,下基层的同事们都逐渐从基层调到其他各部门,从事着与自己专业和所学知识更贴近的工作。我算是最后一个调到了项目上从事财务工作。项目结束后,结婚了,有了孩子,再一次幸运地分到了养护机关上担任统计,离家更近了。而这些时间里,二级单位副职轮岗,父亲调到了交通系统的另一个二级单位担任副职。对于他来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调动,是调离了他干了一辈子又付出了一辈子的公路事业。听母亲说,那段时间父亲的情绪很不好,可他还是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新单位,重新学习业务知识,又一次融入新的集体。

  随着我的儿子的出世,父亲也真的老了,已然从管理岗位退了下来,闲下来的老人家为我当起了全职保姆。做饭、洗衣服、照顾生病的母亲,尽心职守地做好了一个妇男的角色。完全看不出这样一个慈祥的老头,曾经在单位也叱咤风云过呢。

  闲下来的父亲偶尔也会关心我们的公路建设和养护情况,对于他来说,这些路上都有他的汗水,就像他养育的孩子,有着很深的感情。喝酒之后,他更会神采飞扬地跟我们讲起他的那些老黄历。

  从父亲和他们那一代人那里,我学到了两点:责任、实干。工作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再大到社会的责任,都是一个人不能或缺的。意识到责任,才能做到实干。有了实干,也才有了为人处事的底气。

   现如今,我也算是一个公路人,也还年轻着,转眼间已经在公路部门工作了17年了。凭着从父亲那里学到的精神,勇敢地担当着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和使命,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比从前好多了,父亲也老了,每每看着同父亲一年参加工作的那些养护工人来办理退休,心中就特别感慨。我们的今天与父辈们昨天的艰难打拼有关,这些我们不能忘记。

  我显然没有朱自清的文采,不能像《背影》那样将父亲的形象那么丰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是这篇流水帐般的文字,我也算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的记录只希望唤起我们更多的人对我们父辈的一份敬重。他们也曾经优秀过,他们也曾经辉煌过,他们也在年轻的时候努力过,无论他们给过或没给我们什么,我们都该为父亲们喝彩、感恩。

  仅以此文献给我的父辈们,希望你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愿你平安(征文二等奖)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公路管理局  王芳)
 

  2017年7月15日,凌晨2点54分,武汉中心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预计未来3小时,五峰、鹤峰局部降水将达到100ml以上,伴有雷电大风、山区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等级高,请注意防范。

  2017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被儿子拉去陪睡的老公来到房间,拉衣柜门的声音吵醒了正在睡梦中的我,迷糊的问:“你起这么早干什么?今天周六”。老公说:“雨太大,山洪冲毁了好多地方的路,马上要去开会,部署抢险。”一句话,让我马上清醒。第一时间想到的是2016年的7·19,太惊心了。“那你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你的脚。”他的左脚3月份因为外伤做了跟骨手术,尚在恢复期,站立时间长了就会肿胀、疼痛。“嗯、…。”话还没说完,电话铃声响起,他接着电话走出了卧室。我睡意全无,拿出手机开始翻看信息,关于灾难的各种信息爆屏,多处交通中断、民房被毁、汽车被冲走、庄稼被淹…城西大地千疮百孔。看着视屏中饕餮般的洪水,心中默默祈祷:保佑他平安。

  我的爱人是一名道路养护工人,我是众多道路养护工人家属中的一名,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当灾难面前,他们穿上那一抹橙,他们的使命就只有一个,抢通生命线。他们是离危险最近的人。因为五峰属于山区县,公路是唯一的交通方式,这就决定了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晴天要保持道路清洁,特别是最近几年旅游的大力发展,对它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雨天要时刻警惕,及时处理垮塌,保持道路通畅。冰雪天要及时融雪、融冰,防止交通事故发生。温度最高的时候,他们顶着40°---60°左右的高温,在铺设沥青路面,拎着沥青壶灌缝。温度最低的时候,他们带着胡渣上的冰渣在沿路铺撒防滑料、融雪剂。工作中,随时面临着车祸、垮塌等各种随时发生的危险。赶工期的时候,三餐都就着灰尘、汗水在路上吃,通宵作业也不奇怪。而且,他们当中,有我们的巾帼同胞,他们干着和男同志一样的活,脸上带着最朴实的笑。

  记得2016年的7月19日,也是和今天一样,大雨导致多处道路被毁,交通中断,老公和他的同事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两天两夜,抢通了通往灾区的路。两天两夜,因通讯中断,无法联系,我们在家也始终揪着一颗心。直到他满身疲惫的回到家,我们的心才放下。但看着他满是泥泞、散发着馊味的衣服,心疼了。

  今天,上演着和去年一样让人心痛的天灾,很多人流离失所、财产损失,外来避暑的人被困灾区,甚者失去亲人、朋友。我的丈夫、孩子的爸爸,此时此刻正在离危险最近的地方,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努力,去抢通那条被损坏的惨不忍睹的路。今天一天打通3次电话,每次简单报个平安就说有事匆匆挂断电话,我只想知道他吃饭了吗?衣服湿了吗?脚肿了吗?现在安全吗?灾难面前,我们是脆弱的,但我们的内心是强大的,我们的道路养护工人是勇敢的。我想其实很多和我一样的家属是这样的心情,我们只能在家默默祈祷他们平安,默默等待他们归来。

  突然响起祖海的那首歌,“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首歌本来是歌颂那身着橄榄绿的最可爱的人。但我觉得,此时此刻,用在你们这群身着温暖橙的人身上,一样贴切。惟愿你平安,你们平安,家乡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