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公路发展概况
宜 昌 公 路
宜昌公路从建国之初的一条109公里的汉宜路(宜昌段)发展到目前的24677.908公里的820条公路(含县乡道),宜昌公路走过的是一条从无到有,由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奋斗之路:1949年,中南公路局成立后,江北工程处是最早的公路养建机构,管辖汉宜路,此后多次变动, 1951年成立“汉沙宜工程处”第四工程队,1953年成立沙洋养护工程段,1956年成立当阳土门工区,1958年成立江南江北养护段,1959年成立宜都工业区养路总段,1961年成立宜昌总段,1970年成立地区总段,1992年地市合并组建市公路总段,1995年成立市公路局(正县级事业单位)。
宜昌市公路管理局是交通局领导下的全市公路行业主管部门,业务上接受省公路局指导,所辖5县3市1区共9个公路管理段,下设37个专业养护管理站、2个长江渡口和1个清江渡口;局直单位有宜昌市城区公路分局、宏发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虹源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道路油供应站、花艳收费站等。
公路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20年间,宜昌公路建设翻天覆地,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等级公路从低到高。已基本形成以宜昌城区为中心,以延伸到三峡坝区的宜黄高速公路和沪蓉西国道为主轴,以19条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数百条县乡公路为脉络,衔接两江(长江、清江)、两线(焦柳、宜鸦铁路线)、三港(宜昌港、枝城港、三峡航空港)两坝(葛洲坝、三峡大坝),内通乡镇村组的公路网络。
20年来公路建设标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先后修建宜黄高速公路、沪蓉西、荆宜公路等多条高等级公路,实现高等级公路零的突破;宜昌市公路建设以“上等、升级、达标”为重点,不断提升公路等级。1991年底荷当公路全线贯通,宜昌有了第一条二级达标公路;1996年12月建成的猇亭大道首开引进外资建设一级公路的先河;2000至2006前后三年路网建设的启动促进了国省干线和县线公路的快速发展,截止2007年底,宜昌公路通车里程由1980年的5655.79公里增至24677.9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1.55公里;一级公路36.022公里,二级路1616.921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中有国、省干线公路21条,里程1741.203公里;县道40条1314.231公里,乡道802条7414.14公里,专用公路19条274.6公里,村道5998条13999.531公里。
公路桥梁
一桥跨南北,天堑变通途。新技术的运用让宜昌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达到新水平。西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的建设让宜昌又增加了3座跨长江大桥,长江在宜昌段就有了4桥2坝沟通大江南北。三峡工程对外专用公路28.644公里公路线上,共有大中桥(含跨线桥)32座。平均不到一公里就有一座大中型桥梁,这些桥梁结构新颖、造型独特,曾被称为“中国桥梁博物馆”。到2006,全市拥有公路桥梁2195座,居湖北省第二位。
公路养护
公路养护不断改善。以干线为重点的全面养护促进了好路率稳步提高。养护专班落实,经常性养护深入人心。普遍推行的水泥稳定基层和乳化沥青补坑槽技术使科学养护落到实处。全市公路养护大力推行专业化、机械化、规范化作业。公路职工战胜一次又一次严重水毁,恢复工程一般都超过毁前标准。黑色路面的新建,翻修工程质量逐年提高。GBM工程把交通功能与美学价值结合起来,把公路养护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宜兴路综合整治工程打造出一条全新旅游示范路。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公路列养里程3387.676公里,其中:国道276.043公里,省道1445.046公里,县道1183.736公里,乡道482.851公里。公路干支年平均好路率从1979年底的47.1%提高到80.34%,其中干线达到90.86%,大大改善了行车条件。
公路创新
科技在公路工作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太阳能远红外技术应用到公路建设中,研制和开辟了油路镇筑新材料;高路堤双面加筋土挡墙、嵌锁式砼块路面、快速铺油新工艺等科研成果等国内首创科研成果,广泛推广使用。到2007年宜昌市公路系统先后有20余个科研成果获省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宜昌公路职工2841人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就有898人,占职工总数的31.6%,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15人,占职工总数的18.12%,在1786名技术工人队伍中,级师155名、高级技术工人1285人,占技工总数的80.62%,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公路筑养路机械向成龙配套方向发展。拥有筑养路机械769台(件),筑养路机械的更新和机械化施工的推行,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5,提高了公路建养质量。通行费收费站实行归口管理,加快了宜昌公路建设资金的筹集,从源头上控制了公路“三乱”行为。
公路改革
公路部门的改革以养护经济责任制为突破口,推行劳动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全系统定编定员,公路局机关作为人事制度改期试点单位,实行全员干部聘任制,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对直属单位 “企事剥离,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职工分配档次拉开,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多种经营适度发展,以副促路初见成效。路政依法治路强化管理,使路产路权得到切实的维护。审计监督职能建立健全,效果明显。以创建文明单位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大大振奋职工精神,促进了公路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明创建
宜昌公路管理局始终将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公路各项工作之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连续6年三届被评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市先后涌现出“宜都模式”、“核桃垭精神”、“当阳模式”等多个先进典型在全国、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