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桥梁简介

日期:2008-08-25 15:16来源:宜昌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责任编辑:1阅读量:

桥梁简介

第一节、特大型桥梁

  (一)、西陵长江大桥

  西陵长江大桥是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12座大桥。该桥位于三峡大坝坝址下游4.5公里处,全长1118.6米、桥面净宽18米、主孔跨度900米、主塔高度120米、塔顶高程为187.5米。最大通行荷载为290吨。正常水位最大通航净空30米,为双铰全焊单跨钢筋加劲梁悬索桥,主跨900米,首次实现了一跨跨越长江,曾被誉为“神州第一跨”,总投资3.5亿元。

  1993年3月11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经有关论证确通过三峡工程对外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水运为辅的方案,确定由三峡专用公路、西陵长江大桥、杨家湾港区码头三者构成三峡对外交通体系。由李鹏总理提写桥名,建设单位为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1993年9月11日铁道部大桥局夺得“三峡工程第一标”,承建西陵长江大桥。11月17日开始前期施工准备,12月23日正式开工。大桥主钢缆高强度钢丝采用国际议标方式采购。由三峡开发总公司委托华中电力国际经贸公司邀请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用12个钢丝生产厂议标评定,最后由英国布瑞顿国际缆索有限公司中标。该桥首次成功采用大截面全焊钢箱型加劲梁。是第一个实行平等竞争、公开招标的项目,由大桥局设计院、第三工程处施工,铁道部科学院监理。业主组织协调工作富有成效,1995年4月18日北主塔正式封顶,塔顶海拔高达187.5米,比建成后的三峡大坝还高2.5 米。1995年底两根主缆架设完毕开始钢箱梁架设。每根缆索重2400吨,由110束钢丝组成,每束钢丝又由1010根直径5毫米的钢丝组成;1996年 8月10日,西陵长江大桥比合同工期提前一个月建成通车。是我国当时已建成的最大跨度悬索桥。

  (二)、宜昌长江公路大桥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国家公路网主骨架沪蓉国道主干线在湖北境内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型悬索桥,是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九五”交通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宜昌主城区跨越长江南北两岸的重要通道。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长江宜昌河段的猇亭虎牙滩,北岸距宜昌城区中心约15Km,距三峡工程坝址40Km,距三峡机场8Km,工程建设总规模6074.948m。主桥为一跨过江钢箱梁悬索桥,全长1188.314m,其中,主孔跨径960m,南岸引桥长99.50m,北岸引桥长123.284m;北岸接线4598.849m,南岸接线287.785m。全线设特大桥一座,大桥1座,中桥4座,互通式立交3处。南岸主线远期为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段向西部延伸起点,经长阳、恩施接重庆万州,近期与省道红东公路在南岸互通立交处相连接;北岸主线在猇亭虎牙滩跨过318国道后,顺直穿过下溪口、谢家冲至高家店,并通过高家店互通与已经建成通车的汉宜高速公路相连接。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全线共设三处互通式立交,平面线型总长9885.746m。其中,高家店互通工程平面线型总长3395.24m,北岸互通工程平面线型总长2293.194m,南岸互通工程平面线型总长4197.312m(含对外接线600m)。由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设计等级: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80Km/h;桥梁(路基)宽度:主桥宽30m(含布缆区),桥幅布置为2×10m(行车道)+0.5m+1.0m(中央分隔带)+0.5m+2×1.75m(布缆区)+2×2.25m(人行道),双向四车道,路侧设有紧急停车道;北岸接线高速公路路基宽24.5m,双向四车道,设中央分隔带1.5m,内侧路缘带0.5m,硬路肩2.75m,土路肩0.75m;南岸互通立交连接线路基宽度22.5m,不设中央分隔带,按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荷载等级:汽车—超20,挂车—120;人群3.5KN/m2;通航标准:内河一级二类航道,根据航运专题报告,单孔双线通航最小净宽B0≥360m;单孔单线最小净宽B1≥170m,净高≥18m,航运部门要求主通航孔≮450m;通航水位:52.18m(黄海高程,P=5%),最低通航水位:35.93m(99%保证率,重现期10年);大桥全线设有安全、通讯、监控、供电、服务等设施,并配备景观照明和交通照明工程。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项目由主桥和接线工程组成。主桥工程主要分为8个标段来实施,接线工程主要分为7个标段来实施,机电工程,环保工程和管理服务设施等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标段划分。南岸索塔、南岸锚碇和南引桥工程由四川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北岸索塔、北岸锚碇和北引桥工程由湖南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承担,主索鞍、散索鞍、索夹、鞍罩及防撞护栏制造由北京重型电机厂承担,钢箱梁及支座制造由国营武昌造船厂承担,主缆预制平行钢丝束及吊索制造由上海浦江缆索有限公司承担,主缆用镀锌钢丝制造由江阴华新钢缆有限公司、上海申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承担;主桥上部结构安装四川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中标,钢桥面及引桥桥面铺装由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接线工程分别由中铁十二局二处、宜昌市公路建设总公司、中铁十三局一处、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湖北省高等级公路实业开发公司、长阳路通总公司;涂装工程由北京航材百幕新材料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担。监理单位有铁科院工程建设监理部、山西交科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山西交科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铁科院工程监理部、山西交科公路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等单位。

  1995年2月15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交通运输部(交计发[1995]101号文)批准立项。批准项目概算总投资为98475万元,建设工期3年。1998年2月19日交通运输部批复大桥开工报告。1997年7月,市政府成立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由朱常渭副市长任指挥长,胡善鼎、周围、黄传林、王敬平等任副指挥长,同时,市委任命王敬平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龙德元、陈祥林、周昌栋、李道奎、杨家训任副总经理,由周昌栋兼任总工程师;大桥于1997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题写了桥名。

  2000年11月30日上午,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顺利实现合龙。中共宜昌市委书记孙志刚为钢箱梁拧紧最后一颗螺钉。宜昌长江公路大桥上部钢结构安装从2月28日全面展开,8月22日顺利完成208根主缆架设施工,主缆线型经验收,上、下游主缆相对高差仅4毫米,居世界同类大桥线型控制的领先水平。钢箱梁合龙,标志着大桥上部钢结构安装工程基本结束,顺利转入钢箱梁焊接及桥面铺装施工阶段。2001年9月14 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通过省计委、省交通厅组织的交工验收。9月19 日正式投入营运营。2004年12月3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竣工验收,并获得国内特大型悬索桥竣工验收评分的少有的较高分数96.46分,工程质量等级优良。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建设代表着中国大跨径悬索桥建设的新水平,为大跨径桥梁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副司长李彦武,省交通厅副厅长张学峰,总工黄大元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建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传林,市交通局长段贤斌参加验收。经省政府批准,在大桥南岸设收费站1处。

  (三)、夷陵长江大桥

  大桥位于宜昌市区,距葛州坝下游7公里。北起体育场路,原胜利三路向南依次跨鸦宜铁路、东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越过长江后经点军区、五龙村与江南大道立交相接。整个工程由南北两岸的引道、立交及引桥三大工程组成,为三塔倒Y型单索面混凝土加劲梁斜拉桥,全长3246米,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20+348米+348米+120米,桥面宽23 米,其2×348米的跨度在世界同类结构的桥梁中位居第一。最大水位通航净空为18米。该桥由宜昌夷陵长江大桥建设开发公司建设、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武汉市政研究设计院设计,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铁路局建设集团、福建第二公路工程公司、上海基础公司、威胜利香港有限责任公司、法尔胜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施工,由宜昌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铁四院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监理;工程于1998年11月28日开工,2001年8月19日全桥合龙,12月28日建成通车。总投资6.1亿元。在南岸桥头设站收费。11月,夷陵长江大桥获中国土木工程最高奖—詹天佑奖,是宜昌市唯一获此奖的工程项目。

  (四)、枝城长江大桥

  枝城长江大桥是焦枝铁路和雅澧公路上的公铁两用桥,大桥位于长江中游,北接枝江县顾家店青龙山,南搭宜都市枝城镇白雪山。建于1972年。全长1751.6米,其中主桥1282.7米。公路桥主桥用悬臂钢托架支撑于铁路桥两侧,车辆在两侧单向行驶,桥面净宽5米,人行道宽1.4米。公路桥设于铁路桥两边,单线桥长1744.8米,桥面净宽1.5×2。荷载标准汽一13吨。该桥原按铁路桥设计,后经国务院批准增设公路桥。由铁道部设计院设计,交通运输部大桥局第三工程处施工,于1971年9月竣工。1978年3月,宜都县成立枝城长江大桥公路桥面整修指挥部,用沥青混凝土填补桥面坑槽,用沥青沙罩面,由宜都县交通局、县公路段组织施工,同年11月30日维修竣工。维修工程结束后,长江大桥两侧公路面正式移交宜都县公路段管理。

  (五)、三峡峡工程对外专用公路上4座特大桥

  三峡工程对外专用公路28.644公里公路线上,共有大中桥(含跨线桥)32座。平均不到一公里就有一座大中型桥梁,就些桥结构新颖、造型独特,曾被称为“中国桥梁博物馆”。其中特大桥4座,即黄柏河桥、下牢溪桥、莲沱大桥、乐天溪大桥。建设单位为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设计单位为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监理单位通过议标为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分项目招标确定。

  黄柏河特大桥:是当时国内新型、跨度最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该桥跨越宜昌县境内的黄柏河,全长284.76米,主跨为160米的上承式县悬链线钢管砼无铰拱,拱肋采用平转法转体合拢。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与葛洲坝集团联合中标承建。该工程于1994年元月开工,1996年10月1日通车,1997年3月至4月由中国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进行了验收。工程质量评为优良工程。

  下涝溪特大桥:跨越宜昌峡口风景区内的下涝溪,全长280.06米,主跨为160米的上承式县悬链线钢管砼无铰拱,拱肋采用平转法转体合拢。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与葛洲坝集团联合中标承建。该工程于1994年元月开工,1996年10月1日通车,1997年3月至4月由中国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进行了验收。工程质量评为优良工程。

  莲沱特大桥:位于宜昌县莲沱镇,全长341.87米,中拱跨度121米,净矢高38米,桥面宽20米,为中承式县悬链线钢管砼无铰拱,拱肋采用竖转法转体合拢。由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中标承建。该工程于1994年元月开工,1995年11月2日中拱合龙成功;1996年10月1日通车,1997年3月至4月由中国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进行了验收。工程质量评为优良工程。

  乐天溪特大桥:位于宜昌县乐天溪镇,全长489.05米,宽10米,墩身高20米,最大跨度125米,为箱形连续梁。由铁道部第三工程局中标承建。该工程于1994年1月8日开工,1995年8月28日正式合龙;1996年10月1日通车,1997年3月至4月由中国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进行了验收。工程质量评为优良工程。

第二节 大桥

  (一)、清江二桥

  宜都市清江公路二桥是省重点工程预备项目。是省际干线红东公路、鸦来公路跨越清江的又一座桥梁。该桥总长656.04米,桥面设计宽为19.5米,桥下通航按五级航道标准设计。湖北省计委于1997年2月26日以鄂计交字[1997]0109号批准了清江二桥的改扩建工程。通过整修,清江二桥全长达600米,接线长2.2公里,桥面宽19.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荷地载汽-20挂-120,人群-3.5千牛/平方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通航标准为内河五级航道。该桥由枝城市公路实业总公司与香港协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兴建,合资双方于1997年5月组建中港合资宜昌顺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4900万元,港方出资996万元。当时首开引进外资建设公路桥梁的先河。

  该桥于1998年11月18日动工,由上海基础工程公司、铁道部第二工程局获标,分别承建A、B标段工程。2000年10月建成通车。清江二桥的建设,对于完善和优化区域综合运输网络,开发长江经济带,促进鄂西南山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远安鸣凤沮河大桥

  远安鸣凤沮河大桥位于远安县城南部,距上游一桥15公里,该桥由原宜昌市公路局路桥公司设计,由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五处施工,该桥为12孔,净跨40米的钢架拱桥,桥长535.76米,宽16米,引道长671.29米,两端连接荷当、南远两条干线公路。1995年12月6日破土动工,1997年4月28日竣工,6月25日正式通车,累计完成土石方8.8万立方米,水泥砼1.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400万元。中央委员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同志为该桥题写了桥名。

  (三)、芦家湾大桥

  芦家湾大桥横跨漳河,距皂当路育溪大桥约2公里,位于荆当路K184+040处。该桥由宜昌三峡荆当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由三峡物资总公司、宜昌市交通局、荆门市交通局三家单位合股成立)投资新建荆当路时一并修建,总投资571.5万元。桥长304.5延米;净宽15米,主桥孔15孔,主跨20米,桥下净空8.9米,荷载为汽-20、挂-100。该桥由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测设,宜昌市交通局组织建设,当阳市交通局负责施工。工程自1995年1月开工,1996年4月竣工通车。

  (四)、 三里店大桥

  三里店大桥位于长阳自治县,地属三里店(长阳县城上1.5公里处),跨越清江至隔河岩工区接柏附线。是清江隔河工程对外交通的组成部分,桥长361.1米,最大踌径60米(从左至右跨径分别为2x16+39.5+4×60+395米),桥梁下部共9个桥墩,其中0.8号台,l、2、3号墩为扩大基础,4、5、6、7号墩为1.25米钻孔桩基础;上部为两孔16米预应力筒支T梁+踌度(39.5+4×60+39.5米)联现浇预应力涟续箱梁。桥宽13米(净9+×2)。

  (五)、黄陵洞大桥

  黄陵洞大桥属新建桥梁,该桥是下(渔口)至渔(峡口)公路主干线上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是宜昌“十五”期交通重点工程,是沟通长阳西部4个乡镇近20万人口的重要控制点。该项目位于清江河畔鸭子口乡刘坪村,东岸桥台为西竹湾,西岸桥台为票沟。新桥址距现索道桥约450米。

  按山重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为上承式等截面钢筋砼箱形拱桥,采用转体施工方法。该桥全长280.02米,其中东西岸引桥采用4×20米和1×20米预应力工形组织梁桥,主拱净跨152米,桥宽7+2×1米,桥面标高216.893米(吴淞高程)。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车-100,通航级为内河VI级航道,通航净空30米×6米,设计水位201米,通航水位200米,设计洪水频率1/100,桥梁抗震按6度设防。全桥划为一个施工合同段,主要工程量挖基石方为2625立方米,土方800立方米,下构现浇6628.1立方米,上构现浇为1820.6立方米。

  因原索道桥不适应绿色通道运输需要,且日趋锈蚀并呈危桥之状。县交通、公路部门从1999年5月起向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申报立项新建,省交通厅以鄂交计〔2002〕52号文批复同意《黄陵洞大桥新建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立项:2002年6月“县交通局”委托“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完成《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2002年8月由省交通厅组织省内外桥梁专家完成《初步设计评审》。2003年1月省公路局以鄂路总〔2003〕23号文批复同意《两阶段初步设计》,工程概算投资1450万元,其中省路网投资1000万元,余为地方自筹,工期17个月。2003年3月向社会公开发布招标公告,9月完成招标工作,11月8日正式开工。本项目施工中标单位为“四川省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地质勘察单位由“中南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负责,监理单位为“武汉交科交通工程咨询监理中心”,建设单位“长阳金路交通建设投资公司”。全部工程计划2005年12月竣工。

  (六)、当阳二桥

  当阳二桥是宜昌市“八五”交通重点工程.属皂当公路的配套项目。大桥于1992年7月29日破土动工,1993年12月30日竣工,当时桥长436米,引道2500米,桥面宽16米,其中人行车道12米,上部结构为2l孔20米钢筋混凝土T型粱桥,墩身为三柱式直径1.2米圆柱,台身为V型实体台。设计载重标准为汽-20、挂-lOO。当阳二桥由湖北省计委批准兴建,省民盟设计院设计,经过招标,由中国核工业部二十二公司承建,该桥是湖北省第一座商品桥。大桥的修建采取了地方自筹、银行贷款、群众投劳的办法。当阳市121个单位885人集资赞助了大桥修建,总投资达1000万元以上。通车后在桥头设站收费还贷。

  (七)、草埠湖大桥

  草埠湖大桥是沮漳河上第一座由群众集资捐款和地方自筹、上级支持建设的桥梁。该桥设计为不等跨预应力混凝组合箱梁结构,全长465.216米,宽10米,其中车行道7米,人行道两侧各1.5米,共有23个墩台,采用等跨简支梁结构。

  1993年中共国营草埠湖农场党委根据全场25000人民的愿望,作出筹建草埠湖沮漳河大桥的决定后, 12月28日召开全场建桥筹资动员大会,在党委书记李学良、场长吴德超等党委领导的带领下,总场、分场机关干部、农工商建交企业负责人以及工商个体私营企业主近600人,首次向大桥筹资捐款22.5万元。大桥需资金约l100万元,其中:农场自筹:300万元,职工捐资2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申请有关部门补助200万元。

  大桥由核工业部22公司第三公司经过26个月奋战建成。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1993年10月至1994年8月,完成所有项目开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1994年9月至1995年3月,完成大桥基础和桥墩的工程;第三阶段.1995年4月至1996年完成大桥全部工程。12月28日,草埠湖大桥胜利通车。

  (八)、过路滩大桥

  该桥位于宜都香客岩水电站下游约1km,桥梁中心桩号为K42+446,公路等级平原微丘二级,由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桥梁全长182米,上部构造为8孔20m钢筋混凝土T型梁,下部构造为肋形埋置式桥台,双柱式桥墩,钻孔桩基础。设计荷载汽-20级、挂-100,人群荷载3.0KN/m2。计算行车速度80km/h、桥面宽度:净9+2×1.5m人行道。建设单位为宜都市鸦来路改建办公室,宜都市三立路桥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该桥的施工任务,监理工作由宜昌市虹源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程于2002年3月开工,2002年11月完工,2003年6月通过交工验收,质量评定为合格。

  (九)、鸣凤沮河二桥

  远安县呜凤沮横跨沮河,距上游远安一桥1500米,全桥为12孔净跨40米钢筋混凝土钢架拱,桥长535.76米,桥面宽度为净—12米十2 ×2.O米人行道,引道长671.92米,二端连荷当路、南远路二省道鸣风沮河二桥由省交通厅批准修建,由原宜昌市公路局路桥公司设计,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第五工程处承建。1995年12月6日开工。

  (十)、普溪河桥

  宜昌县普溪河大桥位于宜昌至保康公路35公里处,全长296米。该处1971年由水利部门投资建有一座桥渡合一的简支梁桥,供东风渠通水和公路行车。1984年该桥渡结构多处发生裂变,漏水。为确保渡槽通水和行车安全,水利部门报请行署同意桥渡分开,重建公路桥。1984年10月1日起,原桥禁止一切载重车辆通行,改走临时修建的便道。这种绕便道,走河床的状况给宜保线上的公路运输造成极大的不便,兴建普溪河公路桥势在必行。

  1985年3月宜昌地区公路总段根据湖北省公路局交路函(1984)第16号文要求,正式向省公路局报送了设计资料。设计资料由总段工程队编制,。1986年3月13日,省公路局以鄂路养(1986)070号文件批复初审意见,同意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总段经认真研究比较,采用三孔,每孔标准跨净30米等截面悬链线无铰石拱桥方案,全长140米,引道按重丘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全长965米,预算总投资183.4251万元,并于1986年7月上报了施工图表。1987年7月27日省交通厅正式下达关于宜保公路普溪河大桥设计圈的批复,核定桥梁基本造价为158.87万元。该桥于1986省公路局以鄂路计(1986)152号文下达修建任务后,是年11月1日正式破土动工,由宜昌地区公路总段工程队担任施工。组建普溪河大桥指挥部,由周昌栋、冯万能同志先后任指挥长。由于该处理想的桥位被原桥渡占用,新桥桥位只能选定在原侨下前,致使路线高填深挖工程任务艰巨;大桥引道,原设计为浆砌护坡,经上报交通厅审核,改为双面加筋土挡墙,并列为省科研项目。该桥引道挡墙最高达15水,当时在全国公路建设中也是少见的。工地专门成立加筋土科研小组,省公路局地区公路总段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与参与施工。加筋土施工时面板为厚12厘米的钢筋混凝土十字板、拉带采用宜昌市塑料四厂生产的聚丙稀打包带,填料采用进堆筑土牛的砂砾雨具料,科研人员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严格的俭测,竣工后又进行了100吨模拟静载试验,取得了大量数据。它的成功运用为今后公路建议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手段。该桥于1988年4月30日竣工,共完成路基土石方41079立方米;主桥浆砌工程5652.48立方米:涵洞4道;混凝土路面300平方米;沥青路面6004平方米。竣工实际工程投资1785759.81元(未计油路资金),平均每米造价12755.43元。1988年5月1日,大桥指挥部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行署副专员王丙南为通车剪彩。是年十月,总段对该桥进行了竣工验收,以评定:大桥主体工程质量优良,其它工程均为合格。

  (十一)、宜昌县水府庙桥

  水府庙桥位于宜昌县土(门)至宋(家嘴)公路1公里处。宜昌行署交通局(1987)015号批准修建。委托宜昌地区公路总段、县交通局、宜昌县公路段共同制订设计方案,宜昌县公路总段于1987年7月完成测设,报总段设计室审查后。总段以宜路字(1987)154号文批准设计方案。确定桥位在便道上游50米处,为5孔净跨20米的混凝土T型梁,全长109米,桥面净宽7+2×0.75米;汽一20,挂一100;下部采用重力式结构;接线按平原微丘三级标准;预算100.17万元。为深化公路部门改革,交通局,公路总段决定在水府庙矫和同期建设的泉河桥开展试点,在公路建设中推行招投标。1988年9月正式成立宜昌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导小组,优先在公路系统内部进行邀请招标。通过角逐,总段工程处以适中的报价,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而中标承建。建设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并经过公证,工程处中标后即组建施工专班,由李昌银为技术负责人,总段委派范中允、向政清两同志为监理工程师,大桥于1988年9月24日正式破土动工。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中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加强了质量监督体制,基础开挖到桥而施工的各个环节,都由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签字,不合格的立即采取措施。同时重视材料试验,所有砂石及金属材料都经过试验符合要求才使用。

  承包合同规定,工期提前一个月,奖励承包总额的0.5%,推迟一个月罚款承包总额的5%。由于奖罚明确,工地抓紧工期,灵活安排,基础工程施工与大梁预制同步进行,大大加快了进度。大桥于1989年5月24日竣工,仅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1年零3个月的任务。共完成下部砌体918立方米,上部构造350立方米,锥破砌体36立方米,桥面混凝土192立方米;工程承包总额718.780万元,实际支出7657457元(含上交工程处利润122580元),节约与上交利润合计135615元。共为国家节约开支295955元。

  1989年6月28日至30日,地区交通局、公路总段组织对水府庙大桥竣工验收,经现场检测,基础工程得100分,评定为优良。墩台身得73分,评定合格。墩、台帽得85分,评定为优良。安装84分,评定为优良。大桥整体质量评定为合格工程。

  (十二)、慈广大桥

  慈广大侨位于三国古战场长坂坡下游8公路的沮河之上,东接省道汉宜公路,西连荆当乡道公路通达慈化镇。自古以来,慈化受沮河之阻,东西两岸居民往来全簌舟济,慈化渡口被誉为“千年古渡”。

  改革开放以来,时任广州翠竹集团总经理的慈化人张道槐带领家乡农民南下广州创业,他们致富不忘家乡。1985年6月,慈化区委书记张天才南下广州拜访张道槐,张总提出“出资建桥,改造家乡”的愿望,从此建桥工作纳入慈化区党委的议事日程。鉴于建桥的主要资金由慈化农民南下广州创业盈利中提供,挢名定为“慈广大桥”。其意为架起从当阳慈化到羊城广州的经济和友谊金桥。

  1986年4月当阳县交通局委托水电部葛州坝工程局设计院承担设计,同年9月大桥设计方案送到广州,11月18日张道槐在广州翠竹添加剂厂主持召开方案评审会,包括广东省交通厅在内的十多个单位的专家出席评审会。经专家审议,确定了葛州坝设计院的简支侨梁方案。桥长366米,八墩七孔,桥面净宽7十2×--1.5米,荷载汽车――15,挂--80,设计洪水高程54.8米。

  为加强对建桥工作的领导,中共当阳县委、县政府成立慈广大桥工程指挥部,任命杨先文(县委常委,常委副县长)、张道槐、张天才为指挥长。1987年5月8日,大桥主体工程承包招标会在当阳一招举行。投标者11家,经过竞争,葛州坝工程局基础分局以220万元的标的中标承建。6月2日正式举行“慈广大挢”奠基仪式。

  1988年夏天,当工程紧张施工阶段,连遭洪水袭击,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加之物价上涨,造价实破原预算,慈化区委决定动员全社会集资修桥。慈化数万乡亲在人平收入仅有630元的状况下踊跃出钱出力。省、地交通局、县区乡各单位也积极赞助。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慈广大桥于1989年9月底胜利竣工。总造价420万元,其中张道槐出资280万元,省、地交通部门出资40万元.当阳县政府拨30万元;县区各单位集资3.5万元;个人捐款0.11万元。1989年10月5日,慈化镇举行了隆重的大桥通车剪彩仪式。中国桥梁专家李其智称慈广大桥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第一个最大的农民自办工程。

  慈广大桥不仅是境内第一座集资修建的大桥,也是境内第一座刚架拱桥,既体现了古代拱桥优势,又吸收了现代桥梁的长处。八墩七孔下视如巨龙昂首,旁观如七虹竞飞。桥头盖有“人”字飞盖和两座八角彩亭,两侧栽有雪松、翠柏,建有花坛、回廊。它方便行车,美化坏环境,结构新颖,该桥的建成,结束了两岸人民望河长叹的历史。开拓了筑路建侨的新途迳,在宜昌地区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十三)、鄢家河桥

  鄢家河侨位于宜秭公路K14+660公里处,是小溪塔过境公路(即宜秭路改善一期工程)的配套工程。该挢地质勘察工作由宜昌县交通局委托长办三峡区勘测大队承担,由宜昌县公路段工程队设计。原设计为4×25米,全长128.5米石拱侨,后考虑到桥址位于两河汇合处,桥墩易受集中冲刷,经地区公路总段同意将方案改为一孔净跨660拱桥。为便附近的砖瓦厂行车,在宜岸侨台增设了8米立交桥,保岸桥台为方便过往行人,台上设了5米跨人行通道,并设阶梯式踏步。该桥施工由宜昌县宜保公路改善工程指挥部统一管理。经宜昌行署交通局(1986)106号文批准,1986年11月30日正式破土动工。1988年元月竣工通车。桥长128.5米,净宽9+2×1.5,荷载汽-20,挂-100,竣工决算,实际用工91654个,小材65 6方,水泥675吨,钢筋9.1吨,工程造价509664元,L12坝竹节约291042元,平均每米造价3980元。

  (十四)、长阳晓溪大桥等四座高桥

  在长阳隔河岩库区公路还建中,为适应库区淹没高水位的要求,修建了一批高桥,这些高桥在施工中借鉴了铁路高桥的建设经验,采用六四军用梁组墩作支架,获得成功并通过部级论证。其中南干线高庄公路上的晓溪,庄溪、洞湾,花桥四座大挢最具代表性。

  晓溪大桥位于长阳清江南岸高家岭至庄溪公路K25+580公里处,跨越南阳溪河。该桥全长124米,主拱净跨L=90米,桥高63米。

  该桥1990年初由长阳县交通局委托宜昌公路总段进行施工图设计。原桥设计为一孔净跨80米,全长1 10米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缆索吊装。同年完成内业设计。建设单位根据设计方案.实行对外招标,由于该桥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大,诸多投标单位望而生畏,且标价大大超出预算,缆索吊装方案难以实施。由于库区很快蓄水,时间紧迫,建设单位决定改用64式军用梁立架现浇施工,并委托设计单位变更设计,由长阳县高家堰镇建筑队承建。该桥在施工放样时,发现原野外勘测资料桥跨测距有误,此时两岸已破土开挖,为减少损失,经详细比较论证,将主跨由80米改为90米,其主要技术指标不变,设计单位又重新进行施工设计,桥全长122米。

  工程于1990年8月20日动工,石家庄铁道学院组成专门班子,对实地进行考查,走访设计单位,借鉴多年米修建铁路高桥的经验,确定了使用六四式军用梁和六五式军用墩组成门式支架现浇主拱圈混凝土。支架共4孔5墩,从左至右孔跨为3×24M+1×12M,靠桥台的三个较低墩采用六五式军用墩,中间较大的两个墩采用采用六四式军用梁作用墩,最大墩高近50米,墩基全部为混凝土,并预埋螺栓连接,墩问架系用6片和64式军用梁,并用钢枕和U型螺栓连成整体。为了减少木材用量,拱盔部分尽是采用64式军用梁构件填塞。军用梁墩等构件用简易天线吊运安装,为防止支架变形,上下游均设浪风绳。主拱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段分次浇筑。主拱上横墙底坐中心高50厘米,与主拱顶板混凝土同时浇注,内设钢筋。当横墙施工完毕,主拱幽混凝土已达设计强度后,即开始分三次卸落拱架。该侨卸落拱架后主拱拱顶最大沉落6.5厘米,桥面铺装原设计为沥青混凝土,经研究并征得设计单位同意改为30号混凝土铺装。

  两岸桥台均为空腹式u型合,台基置于坚硕的石灰岩层上.桥台基础采用15#片石混凝土。为提高拱座高度范围内台身抗剪强度,这部分台身采用20号现浇混凝土,并与台前岩石紧密结合。

  该桥1991年12月30日基本完工。全桥完成土石方20523立方米,混凝土1744立方米,浆砌圬工4154立方米,干砌圬工3850立方米,回填片石1284立方米。全桥使用钢材84吨,水泥1166 吨,木材852立方米。用工11万工日,全桥投资300万元,平均每米造价2.459万元。

  庄溪大桥(空股式双曲拱),位于长阳还建公路清江南干线高家岭至庄溪公路线上,跨越庄溪河,金桥长142米,净踌LO=24米5孔挢宽净-7+2×1.0,载重等级汽—20,挂—l00,桥型结构为空腹双曲拱桥。

  该桥由长阳县交通局设计、施工。施工中聘请石家庄铁道学院指导,采用了与晓溪大桥相同的施工方案,利用六四军用梁组墩作支架,获得成功并通过都部级论证。1990年3月动工兴建,1991年8月竣工,工程总投资100万元,由隔河岩清江开发公司移民还建费开支。

  洞湾大桥位于长阳还建公路清江南岸干线高家岭至庄溪线上,跨越鱼泉河,全桥长240米(主孔130米,引孔110米,跨径主孔1004,引孔2×3;桥宽净-7+2X10,设计荷载汽—20,挂—100,为空腹式箱型拱桥。

  该桥由长阳县交通局委托宜昌地区公路总段设计室设计,由石家庄铁道学院施工,共设计、施工方案与晓溪大桥相同。由清江开发公司投资231万元修建,1990年3月动工。

  花桥大桥位于长阳县资清江南岸的高家岭至张家包干线公路上,桥中心桩号1 6Km-160m,跨越东溪河。该桥由宜昌市公路总段设计室负责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空腹式箱形拱桥,全长155米,桥高65米,主跨跨净LO-90米,桥宽净7m-2×lm人行道,主桥两端各设引桥(石拱桥)1座,桥面铺装水泥凝土,荷载汽_20。挂一100,总投资预算379.22万元。由长阳县高家堰桥梁工程公司施工,运用64式军用梁组墩作支架,于1992年11月6日动工。1993年5月13合龙,8月1日完工。

  上述四座高桥在施工中都是利用六四军用梁作支架,其特点是焊构架,销按组装,单层或双层多片式,具有杆件种类少,便于拆装互换特点。1991年10月25日,运用六四军用梁组墩作支架的晓溪和庄溪桥通过了部级论证。为今后建设大跨度的高桥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

  (十五)、兴山李家沟大桥

  兴山李家沟大桥位于高(阳)峡(口)移民复建公路泗湘溪路段(k5+500-k5+620),是三峡库区交通复建工程宜兴公路上的一座特大桥。桥型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箱肋刚架拱桥。桥梁全长182米,桥面净宽为7+2×1米人行道;主桥净跨130米,净高16.25米;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人群荷载3.5千牛/平方米;桥面横坡1.5%,铺装40号钢筋混凝土。主拱圈为两条钢筋混凝土箱型拱肋,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采用转体施工方法设计施工。该桥根据省政府鄂政文[2000]11号文、国务院三峡委发办[2000]33号文批准修建。建设单位是三峡库区公路复建兴山县指挥部,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丹江口公司负责地质勘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葛洲坝集团第七工程公司承担施工,长江委驻兴山移民工程监理站负责监理工作。工程于1998年12月开工,2002年4月竣工。完成主要工程量为路基土石方174652.6立方米,混凝土浇筑5806立方米,浆砌块石205538立方米。工程总投资796万元。

  宜昌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根据宜昌市交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宜市交质函[2002]4号文的授权和库区公路复建兴山县指挥部的委托,从2002年4月15--22日,对李家沟大桥进行了工程质量检测,结论为基础及下部构造评分为85.1分,上部构造评为89.34分,属合格工程。该桥在同类桥梁建设中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十六)、峡口一、二号大桥

  峡口一、二号大桥是三峡库区兴山县交通复建重点工程项目。一号大位于宜兴公路石峡段K7+474.67~k7+816.55米处全长341.88米,横跨香溪左岸为虹桥水泥厂,右岸接峡口新集镇。二号大桥位于宜兴公路K6+474.67-K7+121.96米处,全长189米,横跨香溪河支流建阳河一、二号大桥上部构造为预应力砼箱形变截面连续梁,孔径布置分别为5跨1联(45+80×3+45)、3跨1联(45+70+45+16)。下部构造为重力式u型桥台和八面体钢筋砼空心墩,一号桥桥墩高分别为22.8米、35米、58.5米、60米,二号桥桥墩高分别为58.5米60米、29.8米。墩身底部长7.92米,宽5.92米,壁宽1.66米,顶部截面长6米,宽4米,壁厚O.4米。墩外壁60:1收坡,内壁垂直。主要技术指标:桥面净宽7+2×1.75米人行道,双向横坡为1.5%;设计荷载汽-20、挂-100、人群荷载3.O千牛/平方米;通航等级四级;地震裂度七度。大桥采用挂篮悬臂对称现浇、后张法施加预应力施工。两桥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鄂政办[1995]37号文《兴山县移民安置规划公路复建的公路大桥》、省移民局鄂峡移字[1995]19号文《关于下达三峡库区1995年投资计划》兴建。三峡库区兴山县交通复建工程指挥部为建设单位,县交通局副局长蔡振义为项目负责人。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铁道部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处中标施工。1995年11月18日两桥同时开工,平行建设。一号桥1998年lO月lO日合拢,1999年6月18日竣工;二号桥2000年4月18日合拢,2000年6月18日竣工。工程总投资分别为1604,71万元、768.99万元。经宜昌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评定:工程质量综合评定为85.41分。长安大学对大桥进行静动载试验报告认定,大桥结构强度足够,刚度及抗裂性符合设计要求。2000年7月4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30分报道大桥建成通车新闻。

  (十七)、昭君大桥

  昭君大桥位于高阳镇西北3公里白沙河与深渡河交汇处,北接312省道k143,南连保兴线k104+100米。该桥是209国道改建工程兴山段重点配套T-程,是通往三峡大坝、高岚风景区、昭君故里、神农溪、神农架旅游线路的必经之桥。同时又是湖南省交通厅对口支持重点项目。大桥全长371.5米,横跨深渡河、白沙河(两河常水位均在165米以下,最高水位可达167.5米,桥址水位主要受三峡库区水位175米控制),桥头及中间接线路基长521.59米。公路等级为山重二级,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汽-20、挂-l00,人群荷载3.5千牛/平方米;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150,桥粱1/100;桥面净宽9+2×0.75米人行道;桥面标高183米,地震裂度Ⅵ度。桥梁结构:53米x 3(跨深渡河)+53米×3(跨白沙河)刚架拱桥,下部构造为直径t.5米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现浇钢筋混凝土承台,7.5号砂浆砌40号片石台身(20号混凝土预制块镶石),现浇20号混凝土墩身,现浇钢筋混凝土拱座及台墩帽,上部构造为预制拼装。

  1999年9月,省交通厅鄂交计[1999]500号文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同年12月,省交通厅鄂交基[1999]794号文对大桥初步设计批复。由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设计,中国核工业第二二连设公司兴山项目经理部中标建设施工,北京育才交通工程咨询监理。

  2000年经省交通厅鄂交基[1999]794号文批复,对该桥按山岭重丘二级标准进行新建,工程于2000年6月6日开工,2002年10月1日完工。新建后的大桥刚架拱全长371.5米,接线路基521.59米;桥面宽9M+2×0.25M,接线路基宽7M+2×0.25M;桥涵荷载等级为汽20,挂100。工程投资1663.1万元,完成土石方173000万立方米、防护工程6300立方米、钢筋砼10900立方米、路面4690平方米、基层1860.63平方米、浆砌挡土墙98.8立方米。新建成的昭君大桥与昭君村旅游景观相协调,交相辉映、形成新的景点。

  (十八)、古夫大桥

  古夫大桥原名丰邑坪大桥,位于兴山县新县城古夫镇丰邑坪,左岸连接209国道古(夫)观(音河)段,右岸连接新县城香溪大道。系新县城对外出口交通要道。大桥全长243米,桥面净宽12+2×1.5米人行道,设计荷载汽-20、挂-100。桥梁结构:上部构造采用7孔标准跨径30米钢筋混凝土刚架拱桥。下部构造,右岸桥台和桥墩基础采用钢筋砼嵌岩桩,左岸采用明挖基础,重力式墩身,组合式桥台,后施工中左岸桥台和墩身基础也改变为钢筋砼嵌岩桩。墩台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直径120厘米,墩基6根,右岸桥台为7根,基桩入基岩不小于160厘米,桩间最小中心距离250厘米,桩身嵌入承台内20厘米,承台埋入河床地面以下2.5米—5米。

  古夫大桥根据省移民局(95)鄂峡移字第19号文、市移民局宜移函[1995]12号文批复兴建。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第六工程勘察处作地质勘察(含寒溪口大桥),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兴山县新县城建设办公室承建(法人单位),项目负责人王礼平、长江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兴山移民监理站承担工程监理。

  大桥于1994年11月5日动工,1997年3月竣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桥建设(业主)单位由县移民工作委员会变更为新城办,施工单位也发生过变化。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交通建筑工程公司完成了桩基工程,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二处兴山工区接手承建桩基工程的承台及其以上全部工程,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承建大桥的桥面系、人行道系、栏杆系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桩基工程竣工后经验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基础、后座、引桥于1996年12月完成,上下部构造部分于1997年3月完成。工程总投资820.88万元。

  (十九)、寒溪口大桥

  寒溪口大桥位于兴山县古夫镇寒溪河口,宜兴公路k154+650米处。是三峡库区兴山县交通复建高(阳)古(夫)公路上一座重要桥粱。桥梁全长100.4米。桥型结构:上部构造为径跨20米4孔钢筋混凝土T型桥,下部构造为重力式u型桥台和双柱式桥墩。设计荷载汽-20、挂-100,人群荷载3.O千牛/平方米;桥面净宽7+2×0 75米人行道,双向纵坡1.5%;洪水频率1/50。 该桥根据省移民局鄂峡移字[1996]12号文批准修建,宜昌市交通规划察设计院设计,长委移民工程监理公司兴山监理站负责监理湖北省水利水电工程二处、铁道部第十二局三处先后承担施工三峡库区兴山县交通复建工程指挥部为项目法人单位。李涛为项目负责人,毛曰根为技术负责人。工程于1996年9月12日开工,1998年3月25日竣工。施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下部构造,省水利水电工程二处施工,第二阶段为上部构造,中铁十二局三处施工。主要工程量:路基土石方7282立方米,混凝土1232立方米,浆砌块石1948立方米;工程总造价20738万元。经市交通基本建设质量监督站鉴定,I-程质量等级评定为合格。

  (二十)、三岔沟大桥

  三岔沟大桥为省道峡堡线上的一座公路大桥。全长193.7延米,为钢筋砼双箱肋拱,净跨105m+71.9m,净宽7m+2×1.0m(人行道宽),

  汽-20挂-100。整个工程投资508万元,全部为移民拨款。由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设计,秭归县交通复建总指挥部任建设指挥单位,铁道部十二局三处承担施工,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中心负责监理。1996年12月开工,1998年12月建成通车后由归洲公路管理站养护管理。

  (二十一)、杉木溪大桥 

  杉木溪大桥位于省道宜巴线上。全长157.2延米,为双箱肋拱桥。净跨1×100m;全宽10.0m;净宽9.0m;汽-20挂-100。1996年8月开工,投资590.32万元全部为移民拨款。由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设计,秭归县交通局任建设指挥单位,湖南华湘路桥公司承担施工,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中心负责监理。1998年9月通车。

  (二十二)、九畹溪大桥

  九畹溪大桥地属宜昌市秭归县,是一座位于省道宜巴线上的大型公路桥梁。全长222.5延米,为双哑铃钢管砼拱桥,主要技术标准为净跨为1×160m全宽10.m;净宽9.0m;汽-20挂-100。由武汉市东方公路桥梁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任务。修建于1996年7月,投资1795万元,全部为移民拨款。秭归县交通复建总指挥部任建设指挥单位,铁道部十局一处完成施工,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中心负责监理。于1998年11月通车。

  (二十三)、龙潭河大桥

  龙潭河大桥位于省道宜巴线上,地属宜昌市秭归县,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专业项目迁建复建规划报告》批准。1996年11月开工,投资2120万元,全部为移民拨款。全长268米,为四管双肋变截面中承式钢管砼拱桥,净跨为208m,汽-20挂-100。铁道部专业设计院设计,秭归县交通总指挥部任建设指挥单位,施工单位为湖北省路桥公司,由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中心担任监理,于2000年12月建成通车。

  (二十四)、火炉子沟大桥

  火炉子沟大桥地属宜昌市秭归县,是归三线的一座公路大桥。全长148米。1996年10月开工,由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设计,是一座双箱肋拱桥,主要技术指标是净宽7+2×1.0m(人行道宽),净跨100m,汽-20挂-100。投资全部为移民拨款,446万元。由秭归县交通总指挥部任建设指挥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施工,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中心负责监理。于1998年5月建成通车。

  (二十五)、白水港大桥

  白水港大桥位于红东线陆城至枝城段K26+402处,跨九道河下道,距上游九道河水库15公里,与长江汇合口相距1.30公里,是双城公路改建后需新建的一座大桥,桥位离老桥址下游约200米处。该桥由宜昌市交通勘察设计室设计,其技术标准为:净距LO-60米,桥全长92米,桥面纵坡l%,桥面宽:净1 2+2×1.5人行道,全宽

  15.50米,载重等级为汽-20,挂-100;人行负载350公斤/平方米,下部基础采用由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呈两排,并与承台相边。台身为实体重力式桥台,并与后座贴缝连接,台顶找平层厚14cm,在此上铺装桥面和人行道。大桥上部横向设置剐加拱5片,每片分别由拱腿、斜撑、实腹段、弦杆和横系梁五部分组成;设置纵坡后,两拱脚标高相对高差为60cm。桥面采用钢筋混凝土铺装层。南北两岸设跨线桥引道与主桥引道相连,为装点大自然,美化环境,并在加宽引道上设置单层亭阁及花园,将具有较高艺术欣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白水港大桥展现给观众。防护工程:为防止山洪冲刷和河堤溃塌,保护大桥安全,在两岸上下游和在洪水淹没范围内的两岸引道处,均设置水泥浆砌片石挡墙。总投资234.45万元。

  该桥出葛洲坝船厂基建公司承建,1992年11月正式动工,1993年12月26日通车。

  (二十六)、三洞水大桥

  三洞水大桥位于长阳县大堰乡三洞水村,系隔河岩库区蓄水后,为连接南干线与大堰、都正湾2个乡镇的部分村组,以及宜昌市清江河煤矿而建。该桥由河北省石家庄铁道学院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空腹式箱形拱桥,全长177米,桥高86米,主拱净跨100米,桥宽净7m+2×l行道,荷载汽-20,挂-00。总投资460万元。

  该桥由长阳县高家堰桥梁公司承建,石家庄铁道院作技术指导,运用64式用梁组墩作支架,是长阳库区桥梁建设中工期紧、施工难度最大的一座桥。1992年6月l7日动工,1993年5月1日完工。

  (二十七)、资丘大桥

  资丘大桥位于长阳县资丘,为隔河岩库区复建桥梁,是长阳杨桃公路上的一座大桥,该桥由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为砼T构箱梁结构,共5跨,主跨90米,全长234米,桥宽净7—2×1 5米人行道,载重等级汽-20,挂-100。总投资1114万元,该桥由长阳县公路桥梁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93年3月16日破土动工,1994年12月8日,主拱合拢,1995年5月1日正式通车,同年12月22日通过市级验收。该桥的建成,标志着历时8年的隔河岩库区复建任务基本完成。

  (二十八)、当阳两河口大桥

  两河口大桥又称河溶大桥,位于沮河、漳河交汇处,1969年建成通车,过去由于对过水能力考虑不足,两桥引桥挤占河道,成为沮漳河瓶颈,1996年特大洪水大桥两端险境环生,对两岸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汛期结束后,省政府专门召开两河大桥扩建会议,研究扩建方案,筹资渠道。在大桥两端扩建5孔,净孔距20米,加长101.72米;同时在两端退堤宽117米,长1100米,使河道过洪宽度由324米拓宽至441米,洪水通过能力由每秒2200立方米扩大到3822立方米,达到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该工程总投资500万元,按省政府要求,由省交通厅、计委、水利厅、宜昌市、当阳市各出资100万元,投资总额中,省市交通部门共筹资130万元,由当阳市政府对该项目实行总承包,市长王厚军任指挥长,铁道部大桥局谷城桥梁工厂承担施工,1996年12月6日动工,于1997年4月28日竣工。

  (二十九)、鹿溪河大桥 

  鹿溪河桥位于远安荷当公路鸣棚段5.5公里处(远安旧县落家村二组),跨越鹿溪河。全桥90.8米,上部为4孔20米T型梁,桥面净宽9米+2×l.5人行道,采用四孔一联连续,桥面设连续缝3道,伸缩管2道,T粱30号砼采用整体现浇。

  该桥由远安县交通局负责建设,宜昌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设计。上部构造由核工业总公司第二十二建设公司三分公司中标承建施工,下部由远安县交通局组织施工。于1994年4月20日正式动工。1994年11月30日,全部工程完工,l2月宜昌市交通局组织竣工验收,质量评定为合格。  

  (三十)、临江溪大桥

  临江溪大桥是318国道宜古路段上的一座大桥,随着宜古路扩建工程的实施,该桥于3月11日正式开工扩建,由三峡岩土工程公司承建,全长108米,上部为3×25米砼双曲拱,下部为重力式桥墩,组合式桥台扩宽后,净宽2×1 O.5米行车道,2.94米中央分隔带,

  2×1.5米人行道。

  (三十一)、张家口大桥 

  张家口大桥位于省道宜秭路K34+689处,全长112米,由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负责设计,原宜昌县公路段施工,于1997年12月开工,1998年底竣工通车,总投资180万元。

  (三十二)、采花二桥

  采花二桥桥长102米,跨径75米,1997年4月开工,1998年10月竣工通车。总投资110万元,由五峰公路段承建。

  (三十三)、陈家沟桥

  陈家沟桥位于风茅公路,主要技术标准为L0=90,L=130米,密排箱拱桥,桥宽:净7+2×0.75人行道,荷载:汽-20,挂-100,1995年11月开工,1998年12月完工,总投资496.81万元,由交通运输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设计,铁道部十一局一处施工。

  (三十四)、清江隔河岩索道桥

  该桥位于自治县城西7.5公里的清江上游,1986年因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而修建的。该桥由昆明军区特种桥梁研究所7434部队设计修建,全桥由铁索、钢梁、木板建造而成,中无桥墩和支架,长303米,净跨285米,宽15米,行车道4.1米,两侧设人行道0.75米,设计荷载标准为汽—15,挂—80,可载重80余吨,总投资170万元。它的式样新颖,结构奇特,规模宏大。其长度和载重量,在全国目前为数不多的同类桥梁中,均居首位,称其八百里清江第一桥。该桥1986年开工修建,1987年8月1日建成通车,隔河岩工程结束后,于1996年拆除。

  (三十五)、毛家沟大桥

  毛家沟大桥位于聂石公路(聂家坝至石门)中段,桥址起止桩号为K1+022.50~K1+137.50,桥长115米,桥面宽度为净-5+2×0.75米人行道,桥面横坡为2%,上部结构为3跨30米石拱桥,矢跨比为1/4,下部结构为重力式U型桥台,重力式桥墩和扩大基础,桥墩高度20米,全高28米,挖基土石方2612立方米,浆砌片石4374立方米,浆砌拱圈675立方米,浆砌料石、块石315立方米,桥面中心标高为83.6米,人行道标高为83.8米。

  毛家沟大桥属高坝洲库区淹没复建工程项目之一,建设单位为宜都市移民局,设计单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宜都市公路管理段聂石公路桥梁监理组,施工单位为长阳交通建设工程公司。

  毛家沟大桥于1999年2月动工,2000年元月22日竣工,总投资156万元,来源于移民复建资金。

  (三十六)、董家沟大桥

  董家沟大桥属于聂石公路淹没复建工程为2×40米的空腹式连拱,全长103.5米,该桥主拱圈采用等截面悬链线无绞拱,拱轴系数m=2.814,矢跨比为1/5。腹拱拱圈采用等截面圆弧拱。靠拱脚的腹拱为三脚拱、桥面净宽为净-5米+2×0.75米(人行道)。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100级,人群荷载为3kn/m2,总投资165万元,来源为移民复建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