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支线公路简介

日期:2008-08-25 15:17来源:宜昌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责任编辑:1阅读量:

支线公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地方政府把加快县乡公路建设作为发挥本地自然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开辟了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集资修建和改善公路和新途径。1985年至1987年,国家实行“以工代赈”修建扶贫公路,三年共新建公路1274公里。1987年以后,扶贫公路建设重点转向经济断头路以及县乡公路的完善配套上来。20世经90年代以来,清江隔河岩工程、三峡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大批库区还建公路建设,使主要县乡公路等级大大提高。至2005年全市县乡公路总里程达8664.293公里。

        县道公路

  到2005年12月31日宜昌市共有县道38条,总里程计1256.357公里,(见附表2)。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达145.111公里,次高级路面743.179公里,有铺装、简易铺装率达到70.73%。晴雨通车里程达1252.497公里,绿化里程900.518公里,养护里程1252.918公里,已实施GBM里程162.747公里,已实施文明样板路里程达7.77公里。

  1、安猇线(路线编号X203)     路线起于安福寺,止于宜昌机场。全长17公里。其中枝江市10.5公里,猇亭6.5公里。道路等级为三级。

  2、土峡路(路线编号X204)    起于夷陵区的土门,止于干溪的峡口,修建于1980年,全长34.107 公里,其中当阳境内9.2 公里,夷陵区境内7公里。根据国家通乡公路政策,该项目已纳入2003年—2005年路网项目建设计划, 2004年随着宋家咀至峡口段10.3公里按山重二级油路标准改建,夷陵区全线完工。当阳境内9.2公里,估算投资322万元,已完成勘察设计工作,于2005年动工。

  3、分松线(路线编号X205)  起于远安县分水村,与保宜路相连,经盐池河磷矿区,到阳家沟进入宜昌县,止于宜昌县松木坪,远安县境内22.84公里,夷陵区35.02公里。该公路在八十年代初完成了15公里改建,1986年,远安县公路段利用水毁结余资金,铺筑沥青路面3公里,根据2000年路网普查,远安境18公里路面达到三级路标准,夷陵区地达到四级路标准,其余均为等外路。

  4、乐大线(路线编号X206)     路线起于乐天溪镇陡山沱,途经朱家湾、许家冲、伍厢庙、龙谭坪、院子坟、茅垭、邓村等地达大老岭林场,全长67.665公里,原为山重四级沙石路。为促进三峡旅游资源开发和山区经济发展,全市路网建设规划安排。

  5、雾莲线(路线编号X207)    路线起于夷陵区雾渡河,止于莲沱,全长57.97公里。由原雾下路延伸而来,1965年修建等外级沙石路,路宽5宽。是通往雾渡河、下堡坪山区乡镇的一条等级低、路况差、道路危险的乡道公路,也是一条流铁矿等物资运输的经济干线公路。2003年2月28日改建为山重四级油路,交通局设工程项目部,主任:杨开明,副主任曾尚,技术员郑德宏。同年9月完工,投资1,130.29万元。

  6、聚周路(路线编号X208)  起于香堡路K26+870米处,止于聚集坊的抬上坪,全长16.25公里,按重丘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宽8.5米,路基宽12米。1996年1月,县政府与周坪乡政府签订责任书,同时开工建设。该路段由县公路段张方红、马学保负责技术指导。1998年9月完成路基工程,建小桥3座,涵洞67道835延米,完成土石方56万立方米,砌筑挡护工程308处、1.77万立方米。2000年10月,抬上坪至周坪段沥青路面完工,全路段水毁及零星工程相继完工。2003年,该路段纳入国家通乡油路建设计划,总投资960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80万元,县自筹480万元。2005年沥青路面工程完工。

  7、古观线(路线编号X209)  起于兴山新县城古夫镇古夫大桥左岸桥头,经古洞口、黄土包、平水、马家河,止于神农架林区观音河,长34.45公里。该公路是根据1993年交通部国道网调整意见,确定的未来209国道的组成部分,也是交通部“九五”期间补助投资断头路建设项目。

  1997年,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对古观公路进行了分段设计,建设标准为山重三级,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该工程施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7年9月至2000年3月,由县交通局组织实施。第二阶段为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由宜昌市国道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平水至观音河段15.6公里重新施工。第三阶段从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由兴山县交通局组织实施。累计完成路基土石方246.16万立方米,挡土墙8.36万立方米,桥梁8座246.92延米,涵洞98道416.1延米,泥结碎石路面112千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6405.5万元。实现古洞口至观音河全线贯通。沥青路面工程正在筹备之中。

  8、归三线(路线编号X210)  路线起于香溪渡口,止于归洲镇。全长22.12公里。根据鄂政发[1995]45号文精神,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1994年4月开工,1998个12月完工。该路由武汉市公路勘测二院设计,归州镇负责施工,秭归县交通复建总指挥部任建设指挥单位,湖北省公路工程咨询监理中心负责监理。

  9、当陈路(路线编号X213) 路线起于玉阳城区,止于陈院红旗岗,全长48.68公里。当陈路由原皂当路当阳至育溪段、育小路和小陈路三条县道合并而成。其中:二级路2.58公里;三级路17.07公里;四级路29.03公里;水泥砼路面6.18公里;沥青碎石路面42.5公里。

  原育小路于1998年进行改建。该工程作为当阳市委、市政府当年规划的十件大事之一,由当阳市交通局主持,负责对改建路段测设及土石方工程施工;当阳市公路段承担沥青路面施工任务。工程于1998年4月动工,当年10月7日竣工。完成改建路段长11.8公里,沥青路面投资162.84万元。当阳市政府举办竣工通车仪式,市长杨保平及市领导熊和平、卢文学等出席了剪彩仪式。

  10、下渔线(路线编号X214) 该路起于下渔口,止于渔峡口,全长153.860公里,是长阳境内贯穿东西全境的3条骨架线路重要经济干线之一。该线路有二级路1公里,三级路48.920公里,四级路103.940公里。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有路面153.619公里,其中高级(水泥路)2公里,次高级87.459公里;中级98.160公里。绿化里程153.026公里。已实施GBM工程5.779公里。桥梁16座,593延米,其中特大桥1座,240米;中型桥1座,50延米,小型桥14座,303延米。有道班房11栋。县境内主要干线,是里程最长的一条线路之一,日交通量1000辆。

  下渔线下渔口至杨家槽段,为原“长火”公路线,因隔河岩水电枢纽工程而改修。全长51.84公里。1970年动工, 1972年5月停工,仅下渔口至枫香树坳一段12.75公里通车。1987年5月,因隔河岩水电站库区公路淹没恢复新建,由25人组成下杨公路指挥部, 7月5日正式动工,于1989年元月竣工。路线起点下渔口石拱桥头,全线长50.073公里,有小桥1座61.2延米,大桥(黄陵洞索道桥)1座,228,涵洞203道,道班房4栋。共投资1045.9万元。资金来源湖北省清江开发公司移民还建经费。该线自1999年开始改善和铺筑沥青路面至2002年下渔口至鸭子口杨家槽全线路面黑色化。提高了公路通行能力。

  下渔线杨家槽至溜沙口段,全长33公里,该工程指挥部由宜昌专区、长阳县、省公路局、601地质队联合组成,调集秭归、长阳、宜昌三县民9000余人,于1957年2月动工奋战半年告竣。由冶金部地质局四川分局和鄂西矿务局投资修建。总投资124.2734万元。2004年9月28日,“绿化通道”鸭子口至火烧坪33公里首批通村油路工程改造全线完工,实现路面黑色化,完成投资1290万元。

  下渔线溜沙口至田家坪段,全长15公里,于1956年开工,1956年竣工。杨家槽至溜沙口至田家坪两段,均属为开发火烧坪铁矿而修建,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四级。

  下渔线田家坪至岩垒子段,全长9公里,于1959年开工修建,1959年竣工。投资0.7万元,1970年8月修建田家坪至桃山公路,全长20公里。总投资42.6260万元,1972年7月建成。

  下渔线桃山至渔峡口段,全长39公里,总投资75.5188万元,于1970年8月动工,1972年7月竣工。公路等级为四级。由长阳县资渔公路指挥部负责施工修建,资金均由国家投资。该线的建成,是长阳县境内通往西北边陲的重要经济干线,是沟通和繁荣山区经济的一条致富路。

  11、天小线(路线编号X215) 该路起于长阳天池口止于五峰小河,全长55.32公里,其中长阳境26.02公里,五峰境29.3公里。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天池口至中溪河公路于1983年测设,1984年7月动工,于1987年12月竣工通车。该线属长阳与五峰县际断头路,又属扶贫公路项目,是长阳10个不通汽车的乡之一。线路从江北干线的淋湘溪71公里处接线,到中溪河止。有桥梁6座,289延米。其中大桥2座,157延米;中桥1座,57延米;小桥3座,75延米。涵洞589道,现有三级路0.157公里,四级路 25.863公里。有汽渡1处。该工程由“长阳县交通局”组织修建。全部工程投资112.1万元。天小公路改扩建工程淋湘溪至中溪河段,1993年由长委规划清江库区公路复建工程,改建为三级公路,全长26.187公里,其中新建19.080公里,改善5.999公里。新建码头1处,码头0.940公里,建道班房屋2栋。工程于1993年8月筹建,由“长阳汽渡码头工程指挥部”修建,9月10日破土动工,于1994年9月竣工。工程总投资1591万元,资金来源于清江隔河岩水电站移民经费。

  该线公路的建成,是长阳县西南部直接通往五峰县城的重要干线公路,是西部山区农民的一条致富路。

  12、白三线(路线编号X216) 起于白氏坪止于三里店,全长10.62公里,其中二级路4.32公里,四级路6.3公里。原修建为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对外交通工程, 1987年6月由“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设计,技术标准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路基宽7.5米,路面宽6.5米。1988年元月动工修建,中途停工后由“长阳县交通局工程队”承包修建。1990年10月8日正式通车。公路预算总造价1459.29万元,由清江隔河岩水电开发公司投资和工程监理,该线路1994年11月正式移交“长阳县公路段”列入养护线路,全程次高级路面10.620公里。桥梁4座,216.9延米;中桥1座,46延米,小桥2座,70.9延米。有隧道2处,341米。涵洞70道。它既是长阳的出口路,又是龙舟坪镇的环城通道。1999年,白下线根据宜昌市公路局宜市路计〔1999〕17号文进行油路中修7.5公里,投资48.5万元。

  13、十桃线(路线编号X217) 该路起于十八拐止于桃山。属清江隔河岩库区淹没重建项目之一,全长60.030公里。该线(0+000—16+137)为三级公路;(16+137—63+580)为四级公路。有桥梁17座,899延米,其中大桥3座,508延米,中桥3座,116延米;小型桥11座275延米。渡口(轮渡)1处。有道班房屋4栋。是长阳县境内循环线路之一,穿越桥梁、渡口、集镇之多的重要干线。日交通量500辆。

  十八拐至庄溪段,该段全长17.776公里,于1990年10月开工修建,1992年2月全线竣工。完成投资534万元。资金来源,由清江开发公司补偿给长阳淹没公路还建款项中支出。2003年路基改扩建,全线铺筑主油层和罩面层。路面黑色化。十桃公路“庄溪镇”段公路、桥梁修建工程,设计总长1037.92米。设计投资98.26万元。资金来源属“清江开发公司”。大桥由“铁道部设计院”设计,“长阳县路桥公司”施工,“清江开发公司”负责监理。全长139延米,总造价为347.5万元。于1991年11月竣工。十桃线庄溪至鸭子口段,原是津桃线公路汽渡渡口。隔河岩大坝建成后,码头报废。长阳公路段于1991年底正式动工修建。由长阳县汽渡码头工程指挥部负责施工,1992年10月全部完工。资金来源于清江开发公司还建。十桃线杨家槽至桃山段,自(51+764)接线至八斗河接老公路,全长34.68公里。到达长阳名镇“资丘镇”。到2003年底全线已铺筑主油层,路面黑色化,提高了通行能力。杨桃公路由“长阳县杨桃公路指挥部”负责施工,1992年4月1日动工,1993年7月8日完工,9月底正式通车,总投资为2055万元。由清江开发公司补偿列支。资丘大桥竣工于1995年6月,总造价为836万元,由铁道部设计院设计,长阳县路桥公司施工,清江开发公司负责监理。随着资丘大桥的建成,十桃公路宣告全线贯通。

  14、烟远路(路线编号X226)    起于远安县城鸣凤镇(接荷当省道),止于当阳市烟集(接分当路),全长48.15公里,其中:远安19.55公里,当阳28.6公里。于1957年动工建设,由于该路严重超期服役和超限车辆破坏。该路段当阳境纳入2003—2005年国债资金改造项目,工程按重丘四级标准设计,总投资858万元。于2003年8月动工,由当阳市光明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承建,宜昌虹源监理公司承担监理。

  16、棚马公路(路线编号X227)  起于荷当路K17+300处,止于茅坪场镇马家坪村,与南远路相连,全长45.563公里。1987年,由地区交通局投资13.5万元,河口镇施工,将河口至铁炉湾段10.93公里改建为四级公路。2003年,该公路被纳入路网建设项目。由宜昌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宜昌市公路建设总公司、远安县凯鑫公路养护养护工程公司施工。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期棚镇至洋坪段11公里,预算投资523万元,2003年8月1日开工,10月30日完工;第二期洋坪至河段10.3公里,2004年4月7日开工,7月15日完工;第三期马家坪至铁炉湾段9公里,2004年5月28日开工,8月30日完工。第二、三期预算总投资合计764万元。第一、二期工程由宜昌市虹源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监理,第三期工程由宜昌华中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所有改建路段均达到三级公路标准。

  17、友谊路(路线编号X228)  该路全长虽只4公里,但由于是当阳空军基地与地方联手共建,故名友谊公路。该路始建于1976年,1980年移交当阳县公路段列养,同年铺筑沥青表处路面。1986年,由空军基地、当阳县城建局、当阳县公路段三家联合投资70万元,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1999年,该路段纳入国家国防交通战略建设项目,将友谊一桥(K1+218m)至空军基地路进行扩建。扩建路段全长1.45公里,路基扩宽至10米,水泥砼路面扩宽至9米(两边各加宽1.5米)。改建加固中、小桥各1座(计78.78延米)、涵洞2道。由宜昌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路线部分由当阳建阳机械工程队施工,桥梁由福建施工队承包施工,货币工程量146.07万元。于1999年12月动工,2000年7月竣工通车。2002年4月,湖北省军区交通战备办公室、宜昌市计发委组织验收,认定改建工程质量达标。

  18、河育路(路线编号X229) 起于河溶镇,止于育溪镇,是荆当路和汉宜路的重要连接线,原名育溶路,修建于1973年,全长26.8KM。由于超期服役和超限车辆的碾压,损坏严重。2003年,。纳入省公路局2003年一般改造工程项目计划。并下达改造补助资金计划134万元。2004年6月,该项目经招标后提前启动。前期修建10km水泥路面,资金缺口和剩余路段改造根据2004年3月17日省交通厅林志慧厅长到当阳调研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指示精神,已纳入国家商品粮基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

  19、穿玉路(路线编号X230) 起于穿心店(接汉宜路K303+900m),止于玉泉寺三元门,全长6.2公里。该路原为平丘四级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玉泉寺开放旅游,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通行车辆倍增。为发展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宜昌市公路局、当阳市委、市政府相继投资,改善旅游通道,建设旅游热线。穿玉路扩建工程路基部分由当阳市城建局施工,当阳市公路段负责铺筑沥青路面。该路于1995年动工,1996年6月竣工。建成后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