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风行风整改工作落实情况的报告
宜昌市公路管理局关于
政风行风整改工作落实情况的报告
2008年10月以来,我局按照市交通局《宜昌市交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整改方案》的要求,针对我局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完善机制,认真抓好政风行风整改工作的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已经整改到位的问题。
(一)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强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
1、进一步改善旅游公路的通行条件。
市公路局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统筹兼顾,加强干线旅游公路规划建设,已将保兴路干线旅游公路及五峰柴埠溪旅游公路和后河林场旅游公路等我市境内主要的旅游公路纳入建设计划中,进一步提高旅游公路标准,改善我市旅游公路的服务水平。
2、进一步解决现公路建设投资标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
针对现行的公路投资标准不能满足公路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工程建设投资标准偏低和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大等实际困难。虽然“十一五”期间建设项目的投资标准已确定,我们继续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尽快提高建设投资标准。
3、进一步落实公路建设“四制”要求,加强规范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通过深入施工现场以及与质量监督局联合检查一系列措施,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使全市所有在建项目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落实了施工、监理、业主和专家委员会四级质量保障体系,严格执行了工程建设的基本建设程序,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二)、积极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建设资金标准。
1、启动我市2009—2013年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按照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拉动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策措及行业主管部门和市政府要求,我局不等不靠,大胆超前规划,抢抓政策机遇,迅速启动了我市2009—2013年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2008年12月底至09年1月初,市发改委、市交通局组织召开了拟建8个重点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内初审会,根据初审意见,各设计单位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开展了工可报告的修编工作。并于今年2月底以前将318国道等8个一级路重点项目的工可报告送发改委、交通厅审查。目前正在继续争取我市尚未纳入国家、省规划的项目尽早纳入规划,同时督办土地预审、环评等要件到位,为项目尽早获批创造条件。
2、切实加大公路建设项目和资金争取、协调和督办力度。
已多次向省公路局反映,力争提高公路路网建设“258”和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目前省局已批准将五峰、长阳、兴山三个县的村级公路建设标准由补助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
3、落实专班解决大中修、安保和救灾资金。
2008年10月底以来,市局由计划科、财务科、养护科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与省公路局和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衔接,解决和到位资金6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县市区公路部门的困难。
4、积极融资,解决贷款资金。
通过到省局和相关银行开展工作,截止11月中旬,共落实贷款资金9947万元。
(三)加强督办协调,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1、积极推进“民心杯”竞赛活动。
按照全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对规划内的项目加紧实施,加强监管,确保质量,进一步推进“民心杯”竞赛活动。对规划外的项目,如实向社会群众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地方筹资建设。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检查,确保“民心杯”竞赛活动取得实效。对政风行风热线的来信一一调查核实并作好回复工作,群众满意度很高。
2、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发展调研工作。
对当前规划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力争能够进行规划调整。2008年全省开展通村公路正式库和预备库调查,基本数据已上报到省,着力解决原规划不合理及建设遗留问题,为“十二五”期启动通自然村、通组公路建设作好项目储备。
3、搞好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竣工验收工作。
通过与省公路局和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衔接,确保上级建设资金尽快到位;加强与各县市地方政府沟通,争取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进行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宣传力度,鼓励全社会投资农村公路建设。2008年全市通村公路建设1273公里全部验收合格,上级补助资金也及时下达到位;各县市区政府大力支持通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也到位地很及时;为充分发动群众,各县市区用足一事一议政策,通过召开村民恳谈会、党员宣教会、干部动员会等形式,宣传党的好政策,发动群众积极建设自己的家园。有的县市送戏下乡,让路通业兴、路畅民富的道理深入人心;有的县市区广泛张贴标语、广播电视及时报道等措施,广泛宣传发动,搞好试点带头,很好地解决了税费改革、一事一议与减轻农民负担等焦点问题,不仅未踩“高压线”,而且得到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形成了村村比、户户争的大修公路的良好氛围。
4、加强对农村公路的管理、技术指导工作。
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为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大力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举办农村公路“三大员”培训班,培训农民施工技术员、农民质量监督员和农民护路管理员1457名,普及农村建设常识和基本技术,基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5、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养管的规范化工作。
争取《宜昌市农村公路条例》尽早颁布实施,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养管的规范化。为强化责任主体,争取宜昌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宜昌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成为指导我市农村公路建养管的重要文件,使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6、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政务公开工作。
按照市局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扩宽政务公开范围,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着力打造透明性行业。通过整改,我局在农村公路建养管政务公开方面按照市局制定的制度和监督考核办法,该公开的都进行了公开,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今后将坚持常抓不懈。
(四)、加强公路养护,确保道路畅通。
1、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
所有养护工程项目,只要投资金额超过50万元,必须进行招投标,并纳入市质监局监督范围。2008年以来的危桥、安保、大中修、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均进入当地行政服务中心进行了招标,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养护资质才能参与投标,基本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护市场。
2、加强纵横向联系,做好资金拨付工作。
2008年初,有很长一段时间省局没有拨付资金,对此,我们加强了与省局、市财政局等单位的衔接,只要计划和资金一到就及时办理拨款手续,保证了养护资金及时足额到位。2008年底各县市养护工程及小修保养经费已全部结清。为搞好服务我们还将每一批拨付资金数值列表传真至各县市段公路段,受到了各县市公路段的好评。目前,各单位对养护资金到位情况是最满意的。
3、加强了县乡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和病危桥加固力度,完善了公路标志标牌。
2008年我市共投入安保资金2695万元,在完善国省干线安保的基础上,启动了少量县乡公路安保工程,主要对209、318两条国道,保宜、宜巴等10条省道和土峡、两刘、五牛等三条县道进行了整治,共完成波形钢护栏130公里,防撞墙4.26公里,浆砌挡墙5445m3,示警桩4993根,标志牌237块,广角镜16套,有效改善了我市道路交通环境,提高了安全性能,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损失程序均出现明显下降。与此同时,我市去年共完成危桥加固16座,其中县乡道7座,这些项目的实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赢得了民心。
4、加强了水毁的防治与抢修保通工作。
2008年暴雨频发,尽管在汛期到来之前已做了布置,要求各单位对沿江、沿河、沿溪路段进行了排查处治,但仍然出现了不少坍方、滑坡和挡墙冲垮的情况,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报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及时赶赴受灾现场了解灾情,协助制定抢修方案。特别是下渔、十桃、归水等县乡道水毁十分严重,在下达水毁计划时市局对管养这些线路的县段进行了适当倾斜,全年共下达水毁修复资金650万元,完成水毁修复项目88个,保障了列养道路的安全畅通。
5、积极申报新增列养里程和争取国省干线大修项目。
一是积极向省公路局申报新增列养里程。随着公路的发展,公路质量和数量每年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省厅、局是按原先切块包干的办法,不愿增加列养里程,我局分别于2007年4月24日和2009年5月11日两次向省局打请示报告,要求将晓鸦公路和209复线纳入列养计划,并多次去省局衔接。
二是积极向省公路局争取国省干线大修项目。在圆满完成了宜兴公路综合整治、雪灾恢复和省管大修工程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了318、宜远、保宜等国省干线大修项目。由于加强了与省局的沟通与衔接,加上去年大中修工程完成情况较好,并且加大了日常养护工作力度,为此省局对我局大中修工作予以了肯定,今年安排了我市大修计划116.7公里,其中318国道63.7公里,拟在今明两年将长阳境318国道全部改造完毕,以提高国道路况水平,改善交通环境。
(五)、积极推进费收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
1、全面撤除二级公路收费站点。
根据国务院燃油税改革和撤销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的政策,我市九个二级公路收费站于2009年4月30日24时全部停止收费,并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收费设施的撤除和路面恢复。目前仅保存一个一级公路收费站,不存在规范站点设置的问题。
2、规范计重收费计量。
九个二级公路收费站的计重收费设施已经同步撤除,远安花林寺一级公路收费站的计重设施按市技术监督局要求每年进行二次车辆动态衡的检验,确保计重计量准确。
3、规范通行费月票管理。
目前九个站正在进行2009年度通行费期票、年票的清退,该工作将于6月10日结束,通行费上解帐户届时将清零。为便于管理,简化程序,市局已将一级站的月票审批下放至公路段,市局定期进行检查。
4、规范“文明窗口”创建。
花林寺收费站的文明窗口创建工作作为远安公路段文明创建的一个部分统一进行规划和实施,市局费收办、党办分别从行业、行风方面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六)、规范路政执法,切实维护路产路权
1、加大路政治超力度。
一是完善治超的长效机制,加强源头防控和部门协调,进一步落实了治超责任制,将治超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加强治超纪律;二是年内开展了“百日治超”集中整治行动,全市路政力量积极宣传、拉网布控、沉重打击了违法超限运输行为。三是加强了治超检测站点的规范化建设,2008年全市新增夷陵区姜家湾、枝江市金钟寺两个部级检测站,同时积极开展流动治超。2008年全市共检测重型货运车辆62.5万辆,其中超限车辆5.7万辆,卸货1.22万辆1.4万吨。全年超限率为9%以下,有效遏制了超限运输行为。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完成了年度教育培训任务,主要进行法律法规及路政业务的培训,2008年共组织全市执法人员专项培训3次,考试3次,案卷考评2次,文明执法教育活动1次,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二是开展了明察暗访等执法监督活动,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执法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3、加强人员编制管理。
一是完成了全市路政执法人员的编制核定工作。支队根据《路政管理规定》关于人员管理的要求,通过学历验证、统一考试等步骤,确定了全市路政编制135人,高质量地完成了路政人员核编工作;二是加强了执法装备的配备,2009年全市新购置超限检测车2台,便携式治超设备4套,保障了治超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还没有整改到位的问题及原因
1、关于争取省公路局提高公路路网建设“258” 标准和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标准问题。
已多次向省公路局反映,路网建设“258”标准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只同意提高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补助资金标准。主要原因是公路路网建设“258” 标准问题须由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才能调整。
2、关于加强全市危桥改造进程问题。
2008年底基本完成了危桥数据库的调查和更新工作,目前已完成危桥加固16座。但是慈化大桥2008年没有纳入危桥治理计划,主要原因是省公路局批准将慈化大桥的改造纳入2009年的计划。
3、关于将晓鸦公路和209复线纳入省管列养计划问题。
我局分别于2007年4月24日和2009年5月11日两次向省局打请示报告,要求将晓鸦公路和209复线纳入列养计划,并多次去省局衔接。但是目前省公路局还没有批复。主要原因是干线路网列养计划的调整须等全省统一安排进行调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局党委研究决定,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调整补充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制度、措施,根据局领导班子分工调整情况进一步调整充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领导力量和工作专班,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分析研究和安排部署政风行风建设工作。
2、继续抓好政风行风建设的责任落实。定期检查各县市区公路段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履行职责及责任落实情况。领导和业务部门下基层都要把政风行风建设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检查督办。
3、继续抓好政风行风建设的制度落实。根据2008年10月以来政风行风整改的情况和上级有关要求,进一步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4、继续抓好政风行风建设监督渠道的畅通工作。实施开门抓行风建设,开门抓行风整改,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内部监督。
5、继续抓好尚未整改到位问题的整改落实。对于提高公路路网建设标准和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标准问题、加快慈化大桥维修改造、将晓鸦公路和209复线纳入列养计划等问题,我局决定分别组织专班到相关部门进一步专题反映,争取尽快解决。
二00九年六月十日